1966年涪江上修建了第一座大型公路桥——东方红大桥,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涪江上相继架起了科学城大桥(涪江二桥)、富乐大桥(涪江三桥)、三江大桥等,联通涪江两岸的往来,带动了绵阳经济的发展。近日,记者将焦点重聚涪江,继续介绍涪江上的大桥,本期介绍的这座桥就是东原大桥。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
苏东华/图
壹2013年东原大桥正式通车
涪江是绵州儿女的母亲河,河流穿城而过,造就了绵阳城市山水相间的地理特质。众所周知,有河流之处,就是桥梁密集之所,涪江上修建了很多跨江大桥,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成为城市发展中靓丽的景观。与东方红大桥、富乐大桥等历史悠久的大桥不同,东原大桥是一座新桥。
2012年10月12日,东原大桥奠基,当时设计桥长为456米,加引桥长超过1000米,桥面宽18米,4车道加人行道,最大跨径35米,项目总投资设计概算5560万元。2013年9月30日,参建代表和群众代表上大桥剪彩,大桥正式通车。此后,在东方红大桥和科学城大桥之间新增加了一座桥梁,这座桥也让涪江上的桥梁道路网更加地密集。
东原大桥的建设直接提升了桑林坝片区服务功能,结束了东原香屿小区、桑林坝片区居民出行难的历史。
“以前进城一般都是走东方红大桥或者涪江二桥,开车、走路都不方便,东原大桥修建好后,5分钟内就能进城,买东西、逛街、上班等都很方便。”市民黄成住在桑林坝附近,东原大桥正式建成后,十分高兴。修桥的时候他经常跑去观看,每天都盼望着大桥竣工。2013年9月30日,大桥通车当天,他去大桥上来回走了又走。“以前感觉住的地方像个‘孤岛’,大桥修建好后,瞬间将我们和城里的距离缩短了,感觉特别方便。”
贰民间出资建设的跨江大桥
和其他大桥不一样,东原大桥是民间出资修建,因此从一开始大桥的选址和修建,都备受各方关注。
据了解,投资方最开始选择的建桥位置临近科学城大桥,有关专家则更希望大桥建在科学城大桥与东方红大桥之间,连接西山东路,纳入综合交通体系,形成路网。为此,建设规模发生了变化,大桥由方便业主出行的人行桥,变为城市市政大桥,这就意味着,大桥需要重新进行行政审批,重新开展相关设计,将消耗大量时间,并直接增加数千万资金。最后,几经各方讨论,投资方决定扩大投资,修建一座实用性更强的跨江大桥。
2012年1月11日,市规划局同意大桥建设;2012年10月12日,大桥举行奠基仪式;2013年9月30日,参建代表和群众代表上大桥剪彩,大桥通车。修建好的大桥由仅方便项目业主出行的人行桥,变为加深城区与桑林坝联系的城市市政大桥。此外,为确保涪江两岸游仙区和涪城区的交通联系,必须要将东原大桥东侧的接线道路同步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城北涪江两岸的交通路网有效衔接。为此,市委、市政府将东原大桥接线一期工程列为当年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应急工程实施,要求和大桥同步竣工通车。
叁缓解东方红大桥压力
记者看到,东原大桥并非标准的双向四车道大桥,而是有3个进城车道,1个出城车道,这样的行车设计并不常见,为何如此修建呢?
据了解,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充分结合了附近具体的交通情况。“东原大桥进城方向是3车道,是因为进城的人流、车辆较多,不仅仅是考量到附近的交通出行,更多的是为了缓解东方红大桥进城的压力。”绵阳城建专家汤毓良介绍说,东方红大桥位于市中心地带,也是游仙区进涪城区的重要桥梁,日常交通压力大,尤其是上下班时段更为严重,此时,不远处的东原大桥便可以有效地缓解东方红大桥过江的压力,所以将进城的车道改成了3车道。
“东原大桥的修建,除了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外,也是绵阳城市中心不断扩张的一个证明。”汤毓良告诉记者,“涪江上东方红大桥、富乐大桥的修建因为区位优势,两座桥均位于城市中心,一直是绵阳城市交通枢纽中的重要桥梁,在联通涪江两岸交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东原大桥的修建完全是因为城市不断外延,人口增加、车辆增加这些现实的因素促成的,因此,东原大桥是绵阳城市不断向外延伸发展的一个最好的证明。”
新闻推荐
11月7日早晨,在绵阳三江码头,成群结队的红嘴鸥或在空中翩翩起舞,或与市民互动,灵动的身姿可爱极了,似乎在与久违的绵阳打招呼...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