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小芹)为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的力度,市政府办日前出台《绵阳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领域支撑绵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实施方案》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配套政策措施、组织保障4个方面的内容。结合绵阳市实际,采用“清单制+责任制+督考制”的方式,从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和园区基础设施十大领域,提出了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的实施任务和具体项目。
目标明确——2019-2021年,围绕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基础设施、城镇载体、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四大支撑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科技城、西部现代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仔细梳理《实施方案》,记者发现,绵阳市将在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领域上落实一系列重点项目,仅这三个方面,拟实施项目87个,估算总投资约1534亿元,3年计划完成投资约302亿元。
这当中,不乏市民广泛关注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成兰铁路安州段,抓紧推动绵遂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九绵、广平、中遂高速公路,开工建设G5成绵扩容、绵苍高速公路,积极推进G5绵广扩容前期工作;抓好南郊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T2航站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北川、三台、江油、盐亭、平武等通用机场建设等。
“《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提出加快推进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重点项目,旨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将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落实到具体项目推进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实施方案》同时“出炉”的,还有一叠厚厚的《项目表》,里面共梳理项目902个,估算总投资约3648亿元,2019-2021年3年计划完成投资约1433亿元。
如何完成十个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也提出十项配套政策措施,从加大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力度、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民间投资、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综合金融服务、防范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具体做法,明确了责任单位。
“《实施方案》的出台实施,将有力推动全市基础设施领域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全市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为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孩子们欢庆电影节开幕本报讯(记者郑金容文/图)昨(9)日上午,“绘声绘影,筑梦童年”绵阳市第六届儿童电影节在高新区中环影城悦影...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