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单戏
羌族草编
本报讯(记者李春梅文/图)川剧、羌绣、绵阳拼布、鑫田粮艺、剪纸、潼川豆豉、中坝酱油、被单戏、跳曹盖……昨(6)日,30余项独具绵阳特色的非遗项目集体亮相绵州大剧院广场,向市民展示、展演了非遗魅力。同时,同步进行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摄影展”也让市民大饱眼福。由此,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市非遗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庆祝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拉开帷幕,于即日起在全市各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系列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文旅宣传等活动。
展演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于无形之中都贯穿传承了非遗精髓,让不少市民感叹:“哦……原来如此。”这边,指墨画、草编、水墨漆艺等各种精美的非遗产品备受青睐,市民们围着展示摊,拿起做得栩栩如生的工艺品爱不释手,仔细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解其来源和工艺精髓;那边,被单戏、金钱板吟唱的旋律不绝于耳,无论是老人、孩子都驻足观看,有的还掏出手机拍视频留影。
曲终人未散,市民刘先生观看完非遗传承人李师杰师傅的金钱板表演后,现场向他拜师学艺。李师傅从金钱板的三板之面板、底板、打板如何捏、拿、掐、打,现场开始向刘先生传授,引得围观市民鼓掌叫好。
据介绍,6月8日是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实践”。根据“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市非遗中心同各地区博物馆、各学校、各景区深入合作,通过非遗进校园、进景区,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展示、展演、展销和其他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对非遗的展示、展演,既反映绵阳市非遗保护实践和保护成果,又让非遗“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提高全民的非遗保护意识。
新闻推荐
防灾减灾守护生命 绵阳市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综合演练掠影
□本报记者文宇实习记者冯淋淋周敏摄汛期已至。为增强防汛减灾能力,提高紧急医疗救援能力,昨(5)日上午,绵阳市2019年抗洪抢险...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