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屈媛媛记者杜畅)从游仙区徐家镇走出来的企业家林明勇(魏城商会副会长)在外创业奋斗了一辈子,积攒了一定的财富,50多岁时,回到老家,投资上亿元,创建了三千余亩生态农业为依托的休闲农业综合体。他带领着乡亲们修道路、水渠、提灌站,种藕,种经济林木,养黑猪,大大改善了徐家镇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每年解决几百人的就业问题。目前,鹤林绿洲项目已经成为市区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带动了徐家镇片区投资农业的热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把农民企业家引导好,投身家乡建设?游仙区通过培育壮大基层商会,并在商会中建立党组织,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引导本土农民企业家回馈故里、支援农村建设。如今,农民企业家已成为游仙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中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1991年,由魏城、石板、徐家、东宣4个乡镇的个体户和部分企业代表组成的魏城商会成立,这是游仙区首个基层商会。多年来,该商会秉承“自愿入会、自选领导、自聘人员、自筹经费、自理会务”的原则不断发展壮大,现发展会员100多家,主要分布在建材、餐饮、商贸零售、制造、农业、服务等十多个行业。在商会党支部引领下,魏城商会积极参与到魏城镇的抢险救灾、扶贫攻坚、拆迁安置、乡村振兴、光彩事业、公益慈善等重大活动中,成为一支带领片区民营企业家自觉履行先富带后富,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社会力量。
游仙区工商联副主席屈媛媛告诉记者,“党建+商会”模式,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培育了农村社会治理和建设的新生力量,形成了农民企业家回报家乡的强大合力;二是为农民企业家抱团发展、回馈故里搭建了有效平台,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巨大作用。通过搭建党建平台,基层商会不仅仅是一个抱团做生意的社会团体,还是一个会员们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和建设,回报家乡、服务社会、联合发展的组织平台。目前,游仙区已建成乡镇商会5个、2019年拟建商会5个,商会党支部1个、覆盖会员企业120余家,个体工商户1700余户。
游仙区充分发挥商会党员党性强、能奉献、讲爱心的特性,引导商会成员探索发展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增收。游仙区徐家镇的顺栖农业以有机农业为依托,生产红葡萄酒。在魏城商会的带领下,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植葡萄上千亩,由企业定期回收进行加工,目前该项目已经粗具规模,成为游仙区2019年重点储备项目。在基地带动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该地区贫困户的生存环境,公司还每年定期对贫困户进行慰问和帮扶。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党建+商会”,加出新气象。该区不断丰富“党建+商会”外延和内涵,引导企业家抱团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成员社会价值。
该区通过举办“在外人才联谊会”,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以商会为载体,把在外的游仙籍创业人士引回来、留下来。目前,祖籍游仙的企业家回乡创业的企业10余家,总投资10亿元以上,有力推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游仙籍女企业家窦进兰回到故乡小枧沟镇,投资建设大型乡村旅游综合体——“裸心湖”项目,引进了川北野生动物园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0亿,一期投资4.5亿元,建成后每年将解决劳动力就业300余人,年税收可达500-1000万元。
此外,游仙区工商联还着力通过商会党支部引导公益资金投向,通过引导鼓励商会成员开展资金捐助、项目拉动、公益参与、产业带动和就业帮扶等措施,为该区脱贫攻坚起到了助推作用,2018年以来,游仙区本地商会企业家自发捐助的各类扶贫资金达200余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新闻推荐
老人们正在观看志愿者表演的节目(本报记者任露潇)本报讯(记者任露潇)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老人们过一个开心...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