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建立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有利于高效、便捷、低成本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政协《2019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安排,昨(5月31)日,市政协召开“建立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对口协商会,聚焦难点、群策群力、积极为建立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建言。市政协副主席李京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绵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作为“平安绵阳”的基础工程,不断提高多方参与条件下对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形成党政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调解组织5313个,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调解组织覆盖率已达100%,去年,全市各类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32872件,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98.2%。
会上,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信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汇报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部分市政协委员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方面的化解工作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结合前期调研和与会人员发言,我们将撰写专题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社会法制和台侨民宗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报告将提出可复制、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和意见,努力助推各项非讼机制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衔接,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新闻推荐
村民在采摘桑葚□莫正轩本报记者杜畅文/图近日,在游仙区白蝉镇百亩果桑基地,白蝉寺村贫困户杨加孝正和村民们一起,忙着采收...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