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涪城区经济运行“开门红”,实现GDP105.57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排县(市、区)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9亿元,同比增长49.6%,增速排名县(市、区)第一。地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涪城在加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的同时,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增加收入,获得幸福感。
■杨海燕陈正记者李浩瑄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集中区
“消费者可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在手机上看见该产品的基本信息、产地环境、生产记录、质量检测、物流记录等信息。”近日,在涪城区关帝镇字库村“百膳缘”农庄内,农庄负责人邱大东拿着一棵标有“二维码”的新鲜白菜介绍说,农庄所产绿色生态蔬菜都贴有一个“产品追溯码”。“我们通过‘互联网+追溯平台’不仅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管控,也实现了产品优质优价。”
三年来,为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建设,涪城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依托绵阳市农科所、西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涪城区通过开展项目示范,搭建转化平台,组织对接培训等产学研合作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在生物品种,良种繁育上构建农业科技新体系。
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的集约区
走进位于关帝镇的“80农庄”,连片的白色大棚映入眼帘,蔚为壮观。大棚内,“农庄主”黄健正在给葡萄施肥覆草。黄健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2013年回乡创业,目前每年年收入在80万元左右。”提及农庄的发展,黄健充满自信和底气。
三年来,涪城区充分发挥核心区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都市农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蚕桑特色产业,带动优质蔬菜、生态养殖、花卉林果等其他产业,构建起核心区“1+1+N”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涪城区实现茧丝及副产物总产值3.55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涪城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2.7%。
打造现代农村示范区
涪城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理念,根据各乡镇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涪城区加强了对各乡镇文化建设,目前,全区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及106个农家书屋全部免费开放,涪城区还连续2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我从书里学到了枇杷的种植技术,现在我种枇杷的收入是一年高过一年。”在龙门镇尖峰村农家书屋里,村民张道祥捧着一本种植专业书正津津有味地阅读着。
文化生活丰富了,收入增加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获得感幸福感也增强了。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涪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0元,同比增长9.4%。
新闻推荐
5-8月,是流感的夏季活动高峰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防范措施对于预防流感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请绵阳四〇四医院感染...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