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茵本报记者杜畅文/图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伴随着夏粮的丰收,68岁的村民杨连齐心里格外高兴,逢人就乐呵呵地介绍起自己的新家:“住了几十年的烂土房子,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砖瓦房,扶贫政策硬是好额!”
记者看到,老杨的新房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如图),下月中旬,镇村干部就将组织人员帮老人搬入新家。
作为游仙区最偏远的乡镇,玉河镇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镇和劳务输出大镇。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贫困户住房保障是该镇面临难度最大的任务。截至2018年下半年,全镇还有9户贫困户的危房需要拆除重建。建房需要资金投入,但和杨连齐一样,这些贫困户大都年老体弱,根本无力自建新房。
如何在有效解决建房资金的前提下又不给贫困户增负?玉河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探索后,找到了一条新路:通过引入多渠道资金帮扶和出让产权归属“两步走”方式,筹集建房差额资金。
对贫困户危房改造,通过贫困户自筹资金、申请贫困户建房补助、社会力量捐助、区扶贫单位和本级财政支持、村组党员干部投工投劳等方式,解决资金来源。“贫困户本人出资超过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其房屋所有权属其本人。若本人未出资或出资比例少于三分之一的,当事人去世后,房屋归属村组集体经济所有,作为设施公益性用房。”玉河镇镇长顾晓东告诉记者,此方案出炉后,贫困户纷纷响应,有6户存续能力不足的贫困户均选择了“零投入”建房模式。
为了集约集体经济投入,玉河镇要求重建房屋原则上采用游仙区规划局统一设计的35平方米指导性农房设计方案,每户总造价原则上不超过3万元。为保障建筑质量,房屋修建由镇村通过比选,确定由当地口碑好、信誉高的持证建筑工匠统一实施。危房改造的第一责任主体由所在村组担任,负责组织实施、质量监督。
目前,在区文广旅局、区委党校、区惠东公司等对口联系部门的帮助下,该镇危房改造任务将在6月中旬全部完成,每一个贫困户都能住上新房。
新闻推荐
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 推动城市管理问题有效解决 马华带队开展执法检查
本报讯(记者邓娟)《绵阳市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两年多来,贯彻落实情况如何?昨(28)日,市人大常委会...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