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量身定做”开发就业岗位
“提供就业培训”“有技术者工资待遇从优”……参加第五届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的企业主动抛出“橄榄枝”。肢体残疾的廖俊早早就来到现场,面对这种送到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她乐得合不拢嘴。“现场了解了几家企业,薪酬和福利待遇都不错。现在就业难,残疾人找工作就更难了。政府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争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与社会助残组织合作,铺设残疾人就业招聘管网,常态化举办就业招聘会只是绵阳市为残疾人“量身定做”就业岗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绵阳市在稳定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市残联把公益性岗位、社区便民服务、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作为残疾人就业的新领域进行岗位试点开发,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
“今年,绵阳市在涪城区、游仙区先期进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试点工作基础上,建立了绵阳市三医院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借助医院优势,对稳定期精神残疾人开展了辅助性就业帮扶,先期纳入6名精神残疾人,后期将纳入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就业体现自我价值。”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链条式打造创业平台
“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帮助我们创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在资金、技术方面进行帮助,还帮我跑市场、联系业务。”干了6年洗车工的小李一直有一个梦想:创办一个洗车场,自己当老板。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他的意愿后,主动为其提供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圆了他的创业梦。
在绵阳市如小李一样,圆了创业梦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市残联借助51C+平台,于2017年3月,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残疾人创新创业投资孵化服务基地——绵阳市残疾人“双创”空间。
该“双创”空间融入全市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和众多社会爱心助残组织,按照建立一个双创空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落实一个互动载体、完善一套管理机制、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运用“互联网+企业”的定制模式,为全市残疾人提供了一个集创新思维交流、创业产品推广、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开放式工作和资源共享空间。
“我们同时启动了‘凝聚公益力量,助残创业追梦’的发展规划,涵盖包括残疾人创业帮扶、法律和金融服务、创业辅导、项目扶持计划、项目推广、技能培训、产品推介等11个助残项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闻推荐
随着商品房销售纠纷日渐增多,商品房延期交付也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近日,严某某和吴某某二人将自己所购商品房的开发商...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