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恕(绵阳)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冒着小雨去了一趟江油养马峡。初夏的养马峡,树木密布,绿荫葱茏,清凉幽静,令人闲适怡然。小雨过后,水流变得丰腴,远山近水撩拨着淡然的温馨。
同伴中,一位同乡却甚是感慨道:养马峡这样的风景,我们平武随处可见,不说白马、王朗;泗耳、虎牙,就是清漪江的几条支流峡谷,信手拈来,皆是风景……
听了这话,除了唤起一丝乡愁,油然生出一个命题;享受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而享受风景则是一种心情。
一片绿叶,一朵红花;一座山峰,一条溪流;一处古迹,一栋老屋等等皆为风景。善于享受风景的人见到一处古迹而发乎怀古幽情,触摸一片绿叶便觉得清新,看到一丛鲜花便吮吸芬芳;见山峰巍峨而心潮澎湃,听溪水欢歌而联想为抒情小诗,而看到一处老屋便唤起古老的记忆……有这样一首小诗:“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处,风景弥新。”善于享受风景的人,是幸福的人。
茅盾先生与人谈风景,以为风景未必就是奇峰怪石、小桥流水。它也可以是大漠孤烟,也可以是荒郊野麦。同时风景有了人的活动,才是真正的风景。结论是,风景的美在于人的活动是否伟大。而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则是通过对塞上风景——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把享受风景的最高境界落墨纸上谱写的散文名篇。又如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女作家萧红,黑土地和呼兰河水痛苦的乳汁养育了她,积累了她一生享受不完的风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流落香港,身心交瘁,她仍对遥远的呼兰河,对故乡的火烧云,对后花园的蝴蝶、蜻蜓、蚂蚱,对小黄瓜、大倭瓜……总之,对那些再熟识不过的故园风物人情,至死不渝,倾注了满腔痴情,所以才有了《呼兰河传》这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语)。
我的书柜中有一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书中记录有她身陷囹圄时,仍对生活充盈渴望。墙角一株小草,铁窗外树枝上一只鸟儿的啼鸣,西天一片晚霞,夏季里一阵骤雨,一只飞进牢房里“嗡嗡”的大土蜂,都让她悚然惊喜。她细致入微的观察着这些“风景”,从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和对战斗的信心。这就是她的《狱中书简》,让人百读不厌的魅力所在。正如日本风景画大师东山魁夷所言:“归根结底,风景到处都有,问题就在于观察者这一方会不会享受”。
中国古代杰出的文人都极善于享受亮丽的人生美景。如苏东坡以他的多情和豁达,造就了豪放的诗词意境。他感叹“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的淡泊。他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用乐观和豪情打造了熠熠生辉的人生风景。女词人李清照所生存的环境是战乱连年,可她仍不忘享受人生亮丽的风景,在冷冷清清之时,她勤修《金石录》。在扁舟载不动许多愁时,她重撰《漱玉词》。她高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激情,用文字重整了亮丽的人生风景。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这么多年里,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段风景,也是一种财富。人生路上,既有春风得意的坦途顺景,也有怪石嶙峋的坎坷小路,但每段路都有值得欣赏的风景。世间万物编织成一道道风景点缀着美好的大千世界……凡是懂得享受风景的人,他也必然成为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善于享受风景的人,是幸福的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勇权)“真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住上电梯房,我现在每月有钱拿,就盼着这房子早日完工。”游仙区小枧沟镇河沟村村民...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