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勇权)“老高,现在工地上的活还适应不?收入怎么样?”日前,在游仙区小枧沟镇拆迁安置户高玉仲位于场镇的临时家中,村干部一行正在关切的询问他的近况。村干部们此行前来的目的,除了收集安置户生产生活近况外,还有对老高表达由衷的感谢。
时间回溯至2018年4月份,当时,为支持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游仙区小枧沟镇河沟村9个社中的7个共计400余户村民需要搬迁腾地。
此时的河沟村,早已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苦干数年,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产业,摆脱了原先村民增收缓慢的境遇。全村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1000余亩。村民仅靠种植蔬菜就实现人均增收1万余元。
生活有了起色,现在要搬到陌生的地方,生活品质会不会降低?收入会不会下降?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村民脑海中。
腾退土地支持园区建设,是游仙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关乎整个游仙经济的腾飞,绝不能因为拆迁安置问题耽误了进度。这是河沟村党员干部的一致认识。
在整个拆迁安置过程中,河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以党支部为主的拆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村党员干部们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扎实做好宣传组织动员工作,确保拆迁进度按节点顺利推进,实现了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为搞好拆迁安置工作,河沟村党支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干部入户走访、发放惠民手册等方式,全方面、多层次宣传易地搬迁安置政策,做到家喻户晓、阳光透明。同时,坚持公开民主原则,广泛征求涉拆迁户在住房选址、设计等方面意见。
老党员高玉仲是第一户搬迁的,他带头将自家年产值16万余元的蔬菜基地腾退,用实际行动支持园区发展,其余村民纷纷效仿,很快时间就完成了土地征收。
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助推了河沟村拆迁腾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接下来的安置工作中,河沟村党员干部们加大对安置群众的关怀照料力度,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除了先期安置的1、2、7社的部分群众搬入游仙区小枧沟镇思源、蓝天两个现代化小区外,其余群众均领着过渡期安置费在小枧沟场镇及周边分散租房,等待安置小区的落成。为了确保群众适应安置后的生活,河沟村将党员干部们分为以社为单位的帮扶队伍,各党员干部日常对散居村民进行走访慰问,解决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并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向村民及时传递村里的发展规划。
该村还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不仅积极协调周边企业、公益性岗位,为失地村民争取就业机会,同时加强对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此外,该村党员干部还对鳏寡孤疾等重点村民实行“一对一”帮扶联系制度,村民就业、看病、子女就学等纷纷实行“帮办制”。
对于未在拆迁区域内的剩余农户,河沟村党支部大力推动其发展新的有机蔬菜产业,通过支部链接专业公司,大力发展订单蔬菜产业,以最短的时间把绿色、有机蔬菜送到市民的餐桌。村委会积极链接资源,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帮助村民链接订单客户。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河沟村的安置工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正有条不紊顺利推进。目前,河沟村党支部正规划利用征地配套的10余亩土地,发展现代商贸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村民们探索一条新的产业强村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岳斌实习记者冯淋淋)日前,由省政府残工委主办的四川省第29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在成都举行。绵阳市四川欧阳曼娘文化...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