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勇担使命争当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 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综述(下)

来源:绵阳日报 2019-02-20 06:5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黄小芹

科技创新,星火燎原。从2000年9月承担我国唯一“国家科技城”建设使命的那一刻起,绵阳市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科技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27家、24家、83家;去年建成各类孵化器60家,入驻孵化企业和服务机构近4000家;

在科技城,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去年资助24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360万元;设立驻外高层次人才对接引进联络站13个,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7万人;

在科技城,创新产业加速发展——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5.1%、38.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2家……

不靠海不沿边的绵阳,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为何如此澎湃?源于国家、省上的鼎力支持,一系列倾向科技城建设的政策、资金不断涌入,源于绵阳勇担使命,大胆先行先试,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吸引创新人才扎根这片热土,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争当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让创新活力在这座城市竞相迸发。

科技创新,厚植科技城发展之“根”

“企业研发的主要产品是VR和大数据物联网,把高铁轨道现场通过摄像头、传感器与电脑联接,再配合程序,高铁上的电路、铁轨、路基甚至每一颗道钉的状态都一清二楚。”在绵阳高新区融鑫孵化器,四川讯视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陈俊江介绍。

为何选择融鑫?陈俊江表示:“融鑫孵化器的创业导师根据我们团队的技术实力,对公司的业务方向重新进行设计,并帮助我们开拓业务。”仅一年时间,公司业务已发展到成都、贵阳和广安等地。

像这样的孵化器,绵阳已有60家。不仅如此,科技创新平台遍地开花,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双创升级示范园区,科技城创新中心三期正在加快建设,长虹安州双创工业园建设现场如火如荼,而随着绵阳市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已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6个,与汇桔集团共建“绵阳知商谷”,去年新增专利授权量6651件、增长40.1%。

兴绵之要,人才为先。着力创新人才开放模式,绵阳市建成具有含金量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不仅建立每年6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军民融合人才团队资助专项,支持军民融合项目179个7188万元,还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绵州育才计划”,成立四川军民融合研究院和军民融合产业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养军民融合人才近4万人。

畅通科技金融结合通道,是构建高效益的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资金保障体系的关键。绵阳市设立总额54.5亿元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5支基金,运营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保险支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组建3家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打造36种金融产品,军民融合贷款突破200亿元。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石。“科技城建设既是推进绵阳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关键,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着‘主引擎’的关键作用。”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1658.31亿元,增长9.7%。

产业发展,夯实科技城发展之“本”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清醒认识到:加速融合发展、释放科技潜能,是中国科技城建设的基本路径。

去年6月8日,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中心在绵启动,这是四川省首家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平台,是专业从事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活动的创新服务机构,运行模式在全国首创。

打造国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绵阳市还建成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打造国内首个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等军民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平台。

有了创新平台,如何构筑以军民融合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绵阳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涌泉计划”、大企业大集团壮大“领航计划”,支持长虹、九洲、攀长钢、东材科技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并培育壮大利尔化学、六合锻造、永贵科技等成长型企业。

2018年,全市军民融合企业达到321家,军民融合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65.5%;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总数稳定在10000家以上。

绵阳市坚持产城一体,打造科技城“一核多园”发展格局,科技城集中发展区5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区主体框架正加快形成,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市政道路建设等74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59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97.31亿元,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点亮投产,预计2019年实现量产。

“一核”给力,“多园”发力。绵阳市推动园区特色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去年全市产业园区聚集规上企业77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增长18%,园区产业集中度达83%。

“军民融合,最终要落在产业发展上。”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绵阳市紧跟科技前沿、坚持应用为先,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导向,把国防科技比较优势和军民融合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优势,为绵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筑牢产业支撑。

开放合作,筑牢科技城发展之“魂”

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02亿元的威马自动驾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8亿元的诺思微系统基地项目……一个个“金凤凰”奔向绵阳,折射出科技城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放眼全球视野,我们把‘来绵投资邀请’发到全球各地,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朋友圈’,通过持续开展精准专业化招商,招大引强保持强劲势头。”市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4个、引进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760.24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2位。

这些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加快建设,为科技城加快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这离不开有力有效的交流平台——第六届科博会,37个国家、地区参展参会,650余家参展单位来了,10319件展品展出,举办国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航空产业峰会等高规格论坛活动37场次;

这离不开加快推进的开放载体——绵阳市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选址方案调整,推进中德(绵阳)创新产业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大力实施“万企出国门”,去年新增外贸备案企业113家,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

这离不开不断深化的区域合作——加快融入环成都经济圈,与成都、德阳成功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初步实现成绵间城际列车公交化运营;加快构建对外通道,绵西高速建成通车,九绵高速、广平高速项目加快推进,成兰铁路安州段、皂角铺铁路物流基地加快推进,南郊机场通航城市达38个,航线57条。

全球视野、开放理念,让绵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聚集更多优质资源,为科技城的腾飞注入不竭动能。

舟大者任重,担当者有为。绵阳市上下正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把科技城建设引向深入,续写中国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新春闹元宵合家庆团圆 灵通社区举办居民文化节

本报讯(莫昌见记者彭雪)包汤圆、猜灯谜……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增进“邻里情”。昨(18)日,涪城区灵通社区与北川富民银...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勇担使命争当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 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综述(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