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涪城路:与城市同名的故乡缩影

来源:绵阳晚报 2019-01-13 08:00   https://www.yybnet.net/

建国门原绵阳邮电局宿舍(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梁光明摄于2005年)

原绵阳邮电局宿舍位置如今矗立起绵阳城市地标——瀚威·城市中心(记者胥江摄于2019年1月10日)

原绵阳电影院位置如今已是商业中心——茂业百货

(记者胥江摄于2019年1月10日)

1996年的绵阳电影院(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梁光明摄)

梧桐树如今依然是涪城路的一大景观(记者胥江摄于2019年1月10日)

1996年的涪城路(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梁光明摄)

涪城路清真寺一角(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梁光明摄于2005年)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

涪城路修建于1959年,最初被命名为红旗路,是一条与老城墙建国门、小西门几乎平行的泥结碎石路。1966年,红旗路加铺了沥青路面,1984年,南段也铺筑沥青路面。1989年,红旗路正式改名为涪城路。

作为绵阳的商业中心,涪城路修建以来一直是商贾云集,人流不息。涪城路的梧桐树形如蓬盖、遮天蔽日,是绵阳城区的特色景观。涪城路的法国梧桐也成为了一种乡情,匆匆60年间,多少青丝染白发,多少故事随落叶飘走。

红旗路串连起绵阳繁华地

作为绵阳的商业中心,涪城路一直是商贾云集,人流不息。从大西门到东方红大桥,沿途有步行街、人民公园、电影院、清真寺……外地人来绵阳,沿着涪城路走一走,回去之后就可以说绵阳的市中心我都看过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绵阳开始对旧城进行规划改造,古城翻开了新的篇章。迎宾路是建国初期新城区建设的第一条道路,是为迎接宝成铁路成绵段通车,绵阳县组织修建的。而绵阳城区主干道都是1958年后新建或改建而成的,跃进路是市政工程队于1958年建设新城区的第一条街道,紧接着便是涪城路。涪城路从东方红桥头至油坊街口,全长1610.5米,街宽27.8米。“绵州

通”汤毓良熟知绵阳的大街小巷,对涪城路的建成印象颇深。

涪城路最初被命名为红旗路,是一条与老城墙建国门、小西门几乎平行的新建路,与建国门相距约五十米。1959年,绵阳旧城改造指挥部配合县公产管理所,陆续拆迁了从长兴街至火车站沿线破旧平房1.6万平方米,为市政建设拓路清除了障碍。2月份,由市政工程队从大西门油坊街口至北河渡口(现东方红桥头),建成泥结碎石路面,命名红旗路。1966年,红旗路加铺了沥青路面(北段五金公司至桥头),1984年,南段也铺筑沥青路面。1989年,红旗路正式改名为涪城路。

涪城路是老城区的新干道,与临园干道呈十字交叉,文化广场、大观园商场、电影院、医院、汽车运输公司、众多舞厅、商业铺面集中的街道。涪城路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汤毓良回忆,红旗路初建,由南向北有:金象千金顶厂(现金象小区)、漫水桥(当时饮马大桥尚未建成)、外贸局与加工厂、涪江造纸厂、清真寺、影剧院、人民公园广场、绵阳电影院、老汽车站(金桥商场),与剑南路(新川陕公路)相接。可以说,红旗路的建成也改变了老川陕公路,使其成为了新城区的重要地段。

两边梧桐树中间柏油路

涪城路和东风路、剑南路、绵江路梧桐树形如蓬盖、遮天蔽日,是绵阳城区的特色景观之一。

夏季时分,汽车行驶在涪城路,两边梧桐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交汇在空中组成一个长长的绿色拱门,这是天然的遮阳伞。阳光透过稠密的梧桐树叶,变成错落的点点金斑。等到秋季,梧桐树还没有变黄的时候,树枝间夹杂黄绿和金色的树叶。已经金黄的那部分树叶本就摇摇欲坠,最终禁不住秋风的邀请在空中打两个圈儿,零星散落在道路两旁。忽地吹起一阵大风,飘下的落叶满地都是,趁清洁工人还来不及清扫的时候,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入耳的沙沙声听起来特别舒服。

涪城路的法国梧桐也成为了一种乡情,游子在外,有思念家乡的米粉的,有忘不了传统的绵阳灯会的,也有想念涪城路梧桐树美景的。半个世纪来,涪城路的梧桐树是每个绵阳人的记忆,汤毓良还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绵阳城市绿化刚刚起步,绵阳专署副专员李玉良曾于1959年、1966年两度任修路指挥部指挥长,时任地委书记李林枝倡导城道绿化,认为应该大量栽种法国梧桐树。

“民国31年(1942)绵阳县政府曾命令:凡在城区60条街巷的商家和居民,植树绿化人行道。此令无行而终,直至1949年绵阳解放,街上没有行道树,只有公园内与少数大院有银杏树、香樟树。”汤毓良回忆,1960年春,李林枝发动全城机关干部和居民,在新拓宽的警钟街植大叶女桢和白杨树,对新修从大西门至老火车站的新马路(含涪城路)植悬铃木(法国梧桐)和桉树。1973年又进行补栽,但由于一年生法国梧桐苗小和人为损坏,再加之1975年冬的冰冻灾害,树苗存活不多。

汤毓良回忆,那时候他的工资是每月8—20元,当时规定损坏一株梧桐树罚款一百元,可见惩罚力度之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正因为这样,涪城路的梧桐树得以健康生长。绿树成荫后树冠庞大,遮天敞日,十分壮观,市民纷纷称赞“两边梧桐树、中间柏油路”,也有用“玉良路、林枝树”来夸赞李玉良、李林枝对绵阳绿化的贡献。夜幕降临,梧桐树上的灯又把城市装点成另一幅模样,坠下的“点点星光”把涪城路变得梦幻起来。

绵阳记忆的缩影

站在天津桥上望向涪城路的两端,一边是三鹏广场、清真寺,一边是人民公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被叫作红旗路的涪城路可谓热闹非凡。

1950年,川西北第一公园更名为绵阳人民公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想娱乐,除了电影院外没有其它去处。“这个时候,县政府和城建局在人民公园为民办了两件好事:一是在公园东南角建了一座小型的动物园,因太小又称动物角。里面只有23种草食动物和鸟类,779平方米的动物笼舍。”汤毓良说,动物角开放后人满为患,盛况空前。二是在1982年3月,发动驻绵机关部队、国营企事业单位,号召“人民公园人民建,为建公园作贡献”。从3月2日到4月8日,共有3万人参加义务劳动,取土3万立方米开凿成1.3公顷的翠湖。

涪城路串连了当时绵阳的两大电影院——绵阳电影院和滨江电影院。滨江电影院最开始位于现在的滨江大厦,就是天津桥的一角富安百货对面,放映厅是商业局礼堂。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公园文化广场是开放式的篮球场和足球场,球场四周就是各种小吃摊、二手书摊,对面就是绵阳电影院,电影院门口是卖瓜子冰糕的商贩,随时都是热热闹闹的。

涪城路名为涪城,它仿佛是涪城大半个世纪以来的缩影,从土路到碎石路到柏油路,从小青瓦房到高楼大厦,从一辆自行车惹来新奇目光到如今川流不息的车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绵阳人看到涪城路的改变,涪城路也注视着绵阳的成长,匆匆60年间,多少青丝染白发,多少故事随落叶飘走。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

投稿邮箱: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用音乐传递真善美

图为风信子女声合唱团演出场景她们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但却因为对音乐的喜欢加入合唱团,组建了绵阳首个纯女声合唱团;她们从零...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涪城路:与城市同名的故乡缩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