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代,人人都是舞者
舞蹈成为中老年人健身娱乐的标配
甩臀舞、手势舞、海草舞、断头舞、拍灰舞……这些都是当下非常火爆的舞蹈,虽然只有短短十几秒,却让小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大到两鬓斑白的老者都愿意一展舞姿。“这些舞蹈动作就像它们的名称一样,拍灰的动作、开车的手势……配合简单欢快的音乐旋律,人人都能跳,不需要专门的舞台,只要你肯抖起四肢,任何地方都是舞台。”谈起舞蹈的发展,王杨仲滔滔不绝。
作为绵阳资深的舞蹈和瑜伽老师,这些年来,她培养了无数舞蹈爱好者。她和身边的朋友也通过舞蹈,真切感受到了绵阳老百姓生活的改变和时代的进步。“舞蹈就是文化和时代的产物。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舞者,哪里都可以成为舞台,自信和活力就是舞蹈发展赋予舞者的最大内涵。”
■记者兰建春/文陈冬冬/图
1八九十年代迪斯科霹雳舞很火
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学习舞蹈只是“天方夜谭”。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绵州大地,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开始接触跳舞。王杨仲和朋友们发现,当时跃进路上的产业工人开始对跳舞有了更多兴趣。“很多人怀着一种感觉新奇,接受和想学的心态。”而当时主要途径是从单一的电视上学习舞蹈。特别是前卫的年轻人,只要香港、广东一流行,不出两年,有的跳舞达人已经能够将最新最流行的舞步跳得十分熟练。迪斯科、登山步、霹雳舞在国内最为流行,在绵阳也是最受欢迎的舞蹈,很多年轻人都想学。这个时候,虽然跳舞开始走近寻常百姓,但在大部分人心里,依然觉得怪怪的。直到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绵阳不少人依然对跳舞的年轻人和舞蹈有着一种“不务正业的心态来看待,虽然嘴上不说出来。”
2世纪之交各类舞蹈迅速普及
20世纪末,世纪之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绵阳市民健身意识也不断提高。舞蹈逐渐以一种与身体健康有关并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生活中。这时候,舞蹈在沿海大城市已发展得非常迅猛。随着传播渠道的普及,电视、光碟等进入寻常百姓家,能够收看几十个频道的有线电视也为舞蹈的普及提供了条件。王杨仲注意到,绵阳普通老百姓学习舞蹈的热情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被点燃。舞蹈已从较单一的模式变为多种多样,例如:瑜伽、肚皮舞、爵士舞、街舞、拉丁舞等。随后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元化传播方式更让热爱舞蹈的绵阳人如虎添翼。在这个时期,由于需求的迅速旺盛,绵阳也诞生了越来越多的舞蹈培训机构和学校。王杨仲清楚地记得,当时那批人,要去广州、北京等城市学习舞蹈,不仅学费很贵而且时间很短,效果也不是很好,很多时候都靠自己回来摸索和练习。
3如今国际舞蹈名师常来绵
最近十来年,绵阳经济社会、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不管是新城建设还是老城改造,政府关注民生都能从这里得到体现。一个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绵阳老百姓看到的城市不仅是楼变高了、路变宽了、绿变多了,还有多姿多彩的城市广场,更为人们提供了健身休憩的平台,跳舞的人也更多了。现在,绵阳的舞蹈培训专业机构也非常多,老师也更加专业。一到夏天,一些知名的机构还会邀请国外著名的舞蹈老师,来绵阳和舞蹈爱好者交流。大家不出家门也能很精准地学习舞蹈,人群也从最开始工厂单位的年轻人开始变成老师、家庭主妇、上班族、退休人士,甚至一些在绵阳高校就读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也进入舞蹈学习交流大军。学习瑜伽和跳舞的人年龄层次结构也从之前的年轻人扩大到青少年,中年人及一部分老年人,不仅带给人们身心健康,使得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更带来了积极向上满满的正能量。
4广场舞文化和时代使然
这些年,绵阳和其他城市一样,广场舞成为广大中老年人生活的标配。对此,王杨仲说,不同于农村中老年人每天需要从事体力活,城市老人退休后生活相对轻松,因此有足够精力来开展广场舞。
另外,她认为,中老年人害怕寂寞、渴望交流,热爱集体的热闹活动。虽然快速的城市化打破了传统的居住空间和社会结构,但中老年人内在的需求并未改变,城市居民仍然喜欢包括广场舞在内的各种集体活动。王杨仲还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足,城市中老年人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其他疾病的风险迅速上升,人们的健身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广场舞本身是一种健身舞,动作幅度较小,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在广场舞练习过程中,参与者的四肢、头颈、腰肌等多个身体部位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动与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和缓解身体疲劳的效果非常显著。通过长期有规律的舞蹈健身,人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性可以得到锻炼,提高了参与者的身体机能和空间感知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安峥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绵阳秦川恒远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被表彰为“绵阳市优秀民营企业”。...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