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为老人作日常检查
护工悉心照料老人
编者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人与子女分散或异地居住、或是子女无暇照料长期生病老人等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将养老与治病、专业人员悉心照料相结合,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涪城区卫计局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高度融合,努力探索“医养一体化”的新型医改发展模式,切实满足城乡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作为该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特色服务受到百姓好评。日前,记者走进涪城区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
走进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科,仿佛进入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20多位老人在医务人员和专业护工的悉心照料下,衣着整洁,精神良好,他们或躺或坐着聊天,或棋牌娱乐或运动。
□陈彦伶袁翠微李林蔓本报记者彭雪文/图
“医养一体”入住老人被悉心照料
“李叔,您今天的血压、血糖正常,按照以往的,还是吃我们的营养配餐就可以。”在老人入住的房间,医务人员正在进行日常查体(血压、血糖测量等)和巡查,并严格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叮嘱护工注意事项。“张大爷,我帮你翻身,该擦身体了,您背上的褥疮虽然快好了,但每天还是要坚持擦试三次以上。”在该科室一间房间,经验丰富的护工罗琼英正在帮助入住已久、瘫痪并长有褥疮的李大爷擦身。
罗琼英负责照顾4个老人,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24小时生活护理人员。每天不到6点,她就得起床帮助不能自理的老人清洗、擦身等。还要按时帮他们打来配置好的营养餐,根据病情不同,为他们分食、喂食,帮他们洗澡、洗头;在医生的指导下,鼓励帮助他们进行肢体锻炼并开展心
理疏导。其中一名老人患有褥疮(一天要清洗多次)臭味难忍,她说,最初看到有点害怕,甚至受不了那味道,会想吐,但习惯了就好。
血缘之外的“儿女”这里也是“家”
“儿子儿媳都在成都工作,太忙了,我身体又不好,去了呆不住,在这里住了两年多,感觉就像在自己家和亲生儿女在一起似的。咬不动菜,护工天天帮我把菜用机器打成流食,随时有医生关注我的健康。生病了不用换地方直接住院,费用也可以直接报,儿子儿媳也经常趁周末回来看我。”在一个两人间房间,78岁的陈阿姨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几年前,她因高血压导致脑梗,现在半边身体瘫痪,在医生和护工的精心照料下,精神很好,主动和记者聊天。
“老伴不在了,和儿子儿媳住一起,总感觉帮不上忙,还拖累他们上班,现在住到这里,我也舒心,孩子们也放心,这里是我的另一个家。”在问及想不想家时,住在这里的盐亭籍王大爷说:“这里就是家,这个‘家\’里有血缘之外的‘儿女\’。有人贴心照顾我们的身心,还可三五友人相聚,或运动,或棋牌娱乐,其乐融融。”
“以前妈妈单独住,很压抑,现在她的身体和精神面貌都好了许多,真的很感谢他们。”一位失能老人的女儿王大姐说。
在该科室,记者发现,这里每个房间窗明几净、床头配有呼叫器,老人身体稍有不适,轻摁床头呼叫系统,医生和生活护理人员马上到达床前……此外,太阳能沐浴房、中央供氧、全自动洗衣机、抢救室、配药室、治疗室、值班室一应俱全,墙上还有老人健康饮食及运动知识介绍。
探索养老托老延伸服务社会好评如潮
据介绍,中心辖区覆盖工区街道办事处及科创园区,服务人口6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近6000人,老弱病残、特殊人群,独居、空巢老人较多,但既能“享受托老,又能获得医疗保健”复合式机构却很少。而作为原铁路医院的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这一载体。2014年,中心投入60多万元建立起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并选派骨干人员到医联体上级单位老年科培训,对护工进行专业化培训。同年11月,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医养结合科。
对首次入住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依据老人身体状况进行护理分级,通过营养膳食、用药、运动、心理干预、宣教和健康教育等形式对辖区内老人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同时,对入住的老人进行常规诊查与诊治相结合;对日常生活照料实行医疗巡诊和生活集中照顾相结合,把入住人员的日常健康管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把综合医疗保障与医联体上级(包括市中心医院、四0四医院、市人民医院、市骨科医院等)相结合,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养护,并根据实际情况“一人一策;主动防范风险,建立起了较为科学的动态机制,社会好评如潮。
新闻推荐
□邹劲松(绵阳)闲步青莲得闲忘俗事,驱车循仙踪。昔人摘月去,唐月与今同。诗仙启诗镇,月光出月宫。桂馥新竹翳,溪明老钓翁。无意...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