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的杉木街居委会巷子
原来的杉木街位置,现在已是高楼林立记者胥江摄
杉木街的位置就在现在的铁牛广场勇拓洋楼一带记者胥江摄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
绵阳城里曾经有许多条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老街老巷,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规划,有一部分已经消失了,杉木街便是之一。
杉木街与旧时铁牛街相接,连通泗王庙巷和金山寺巷,位于今天铁牛广场一带。
1形成铁牛片区里的土栅子街
和铁牛片区(外北片区)大多数街巷一样,杉木街也是形成于绵州清城重建之后,与旧时铁牛街相接,连通泗王庙巷和金山寺巷,位于今天铁牛广场一带。“老绵阳”汤毓良介绍,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彼时杉木街名为土栅子街,长113米,宽3米。关于土栅子街的文字资料只有这寥寥几笔。栅子,即用竹子或芦苇等围成的栅栏,有的带顶,多用来圈住家禽。这也让我们有一定想象空间,思考在当时热闹繁荣的铁牛片区,在底层劳动人民聚集的“贫民区”,这个“土栅子”又是以什么样的角色存在的。
1998年,铁牛街一带正式进行旧城改造。杉木街、外北街、泗王庙巷、水观音巷和铁牛街一同纳入规划,改造成了铁牛广场片区,杉木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改名杉木街的由来
有不少地名都与当地曾经的商业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土栅子街改名杉木街自然和“杉木”有关。众所周知,杉木在古代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解放以前的住宅,多属私人自建。民国38年(1949)城区共有私人住宅27万平方米。解放后,城市土地国有化,地方政府不提倡个人建房。私房基本上是在旧宅地上重建、改建或扩建,大多是维修,基本上没有新建。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绵阳城区实有房屋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除解放前少数富商官绅的四合院宅第和沿街部分二层木结构楼房,以及军阀在人民公园建的西式“宴宾楼”外,大多为穿逗扇形架木结构小青瓦平房和草房。居民住宅一般无顶棚,地面、泥土墙、木装板墙和编篾墙,以及少量的砖、石墙体,设施简陋。
民间建房的程序大致包括选址、立中柱、上梁、立门竣工等几个步骤。其中上梁被人们视为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梁是建筑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横跨构件,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老百姓认为,上梁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居住者今后是否兴旺发达。过去农村有句俗语,“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可见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每逢上梁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而整个上梁仪式可以说都是围绕“正梁”进行的。
“梁树”(用来做正梁的树)一般选择杉树,杉树纹理平直,质地致密,百年亦不变形。“木质结构房屋,多用杉木作梁立柱,既不易腐朽,又少受白蚁蛀食,因而许多古代杉木建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老木工说,杉树要成栋梁之材,得经过多年生长。同一根木头,质地也会不一样,梢部木质疏松,做不了大用,“杉木尾子做不得正梁”。
“绵阳有不少院子,曾家大院、李家大院等等。其中曾家大院几乎是全木结构的四合院。”汤毓良说,老绵阳城有朴素的小青瓦房,简陋的平民四合院,也有精致大气的豪华四合院,多是旧时达官贵人的住所,木料是用上好的柏木和杉木。这些四合院除了常见的窗棂、屏风,甚至地板都是木的。
“1948年我随父母来到绵阳,住的就是杉木街。”汤毓良回忆,从铁牛街进入杉木街道路和铁牛片区其他街巷一样,依旧不宽,但往前走个30米就能在路左面看到一个长方形大坝子。这里就是杉木买卖的地方,大坝子上成堆的圆木呈金字塔形摆放。绵阳人来这里,既有买圆木作梁作柱,也有买木板的,木工就在这里根据顾客要求尺寸现改。
3卤水点豆腐最难忘老绵阳味道
住在杉木街的两年里,汤毓良对豆腐坊印象颇深。“豆腐坊位于杉木街和金山寺巷交界处,算得上是绵阳数一数二大的豆腐坊。”汤毓良说,因为粮食统购统销,一般是按照男女年龄和职业工种来分粮食,每人每月定粮10多斤到30多斤。粮票是买米的唯一凭证,即使有钱,没有粮票也换不了米。豆腐也需要票,用的是副食票,副食票可以换粉条、豆腐等。“人们互相也可以换票,我爸爸爱喝酒,就跟邻居换酒票。”
改革开放后,粮食供销政策开始松动,市民每月定额粮票都有剩余。一些游商小贩便走街串巷地上门收购。这种交易方式大都是以物易粮票,小贩用自己的鸡蛋和手工制品换取市民手里多余粮票。再往后粮票被取消了,它褪去了交易属性变成了见证历史的收藏品。
豆腐坊从来不少买豆腐的人,说起辛苦的工作,中国有句老话“撑船、打铁、磨豆腐”。如今有电动磨浆机,已经简单很多了,做成一块豆腐大概要3个小时,要是手工磨五六个小时也做不出来。“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以前做豆腐十分辛劳,磨豆腐包括浸泡、磨糊、过滤、煮浆、点脑、蹲缸、压榨等工序。年近八十的陈秀英说:“还是卤水点的豆腐最好吃!”
1998年,铁牛街一带正式进行旧城改造。杉木街、外北街、泗王庙巷、水观音巷和铁牛街一同纳入规划,改造成了铁牛广场片区,杉木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和杉木街一起,那些属于老绵阳的记忆被封存在绵阳人的心中。这里建起了曾经居民们向往的高楼,人流川息,有前往天青苑看戏的川剧迷,也有赶去广场跳舞的大妈,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
投稿邮箱:
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九腾1街区楼盘开发商和业主“躲猫猫”? 市住建局表示:开发商涉嫌不诚信,购房者应及时依法维权
九腾1街区楼盘□本报记者陈荣文/图“我们是2016年在涪城区御营坝九腾1街区买的房,当时交了定金和购房款,但是开发商只和我...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