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万在书房练字
张清万的书法、绘画作品
光头,与众不同的个性T恤,眼神犀利,释放出率性、不羁的个性。这样的装扮,很难把他与书法、绘画联系在一起。
他,就是今年56岁的绵阳书法家张清万。从事书法创作三十多年,他的书法作品如他的性格一样,自由而率性,独具神韵。2011年偶入绘画,同样是个性鲜明。在他的身份识别上,有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绵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绵阳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绵阳市当代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标签。
■记者张登军/文王勇/图
1.早年书事
伙伴们有的跳舞,有的溜冰,还有的热衷打台球,但张清万对那些都不感兴趣,干脆选择了写字。
那是1982年,高中毕业的张清万已经参加工作,大哥张清户与一位艺术同好成立了平阳书画社,他选择书法多少与此有关。但是,毕竟自己没有任何书法基础,大哥张清户给他讲解书法练习的难点、字的布局及书写要点,告诉他习练书法的关键在笔,讲究如何将笔锋运用自如,“好比厨艺的极致用刀,能够用刀刃、刀背、刀柄、刀面切菜”,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一切皆有可能”;再就是结构的突破,他把字分解开来,再组合。
张清万习练的是草书,讲究空间穿插,线条自然、流畅,“犹如高山自然流淌的山泉,随着地势的急、缓、平、陡、摘、阔、湍,而变化起伏,力道有急有缓”。而书法是由各种要素构成,各个要素的突破,就是整体画面的突破,“写出来的字有六七成,就算不得了”。
恰好在1983年时,书法家童韻樵在绵阳举办书法培训班,张清万报名学习了三个月。那次培训让他受益匪浅。1986年,他根据单位安排,带薪到成都读书。每次回家,他都会带回一大捆纸,翻来覆去地练习。
1992年,张清万报名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到1995年毕业那年,平阳书画社筹备一次书画展览,张清户的一幅书法作品被前来观展的时任绵阳市书画院院长、绵阳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杨光文看中。同时引起杨光文注意的,还有一幅程义方的作品。
经杨光文推荐,张清万的书法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
2.艺术目标
张清万习练的一直是草书,但仅仅是个人爱好。参加四川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后,他开始引起绵阳书法界的关注,他习练的书体自然也引起注意。
有人认为,张清万的草书书体“背离了传统”,其艺术形式“不积极”。不过,张清万认为,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书法的社会功能正在褪去,“被电子显示屏、印刷品等多种载体淹没了”。因此,书法更多只能是精神层面的,属于艺术的形式。
就书法创作而言,张清万认为,传统的书法自然不能丢弃,但不能一味模仿,而应将其作为一种要素,与自己对书法的认识揉合在一起,“就像厨师炒菜,将各种原材、调料作为要素组合在一起,以成品菜的形式予以呈现”。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点,1995年参加四川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后,张清万给自己定下了“10年参加全国展览”的目标,他认为“既然喜欢书法,就应该有一把尺子来检验自己的学习”。为此,在工作之余,他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书法,也买回大量的专业书籍。
那期间,张清万随绵阳市书法家协会前去重庆永川交流,参加山西、四川书画交流展,那两次活动给他很大触动,“开眼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在书法上的不足”。那以后的很多个夜晚,他练习写字“一写就是一个通宵”。
2005年,张清万以自由投稿的方式,一幅书法作品成功入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两年后,作品入展中国西部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08年,他正式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员。
3.艺术个性
就社会人这一个体而言,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张清万是有个性的人,率性而不羁。而就书法创作而言,同样有其个性的一面。
中国书法的发展进程中,王羲之的书法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千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到现在,国内习练王羲之书法的人数以亿计。也有人想在此基础上“寻求变化”,但要么被历史淘汰,要么就是经典再现。
书法如何创新?张清万个人认为,这好比“米可以煮成米饭,也可以酿酒”,不外乎是形式的不同,或者说兑点水、加点料,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但就书法创新而言,“眼光应该向上,注意有变化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早年在突破书法结构时,张清万一直尝试把汉字分解,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后再进行组合。多年来,他一直在重复这样的书法模式,但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他“不愿意翻版,宁愿面对失败”。
2012年,张清万的书法作品入展“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开展当天,他的一件草书作品被法国友人以3800欧元价格收藏。经过交流得知,对方看中的是“中国书法基本要素与国际美术语言的结合”,讲究“线条、块面、结构”。
那次法国之行,让张清万眼界大开。法国归来不久,他开始尝试书法的全新表达形式,并写出了一些抽象的字体,看起了“更像一幅水墨画”。有朋友偶然看见后,有肯定的,也有反对的,甚至有人认为他“可能是在装怪”。他干脆把那些字藏起来,再不对外示人,但私下里依然在写,“既然把书法当做爱好,就应该随心,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
4.我行我素
2012年,“我行我素”张清万个人书画作品展,在绵阳重工艺术空间举行。很多艺术同好们猛然发现,书法家张清万,原来也画画。
走进美术,源于2011年的一次偶然。当时,一位朋友乔迁新居,张清万准备了书法作品道贺,但朋友却想让他“画一幅”,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但自己毕竟没有美术功底,惟一的资本是“多年来对笔墨的感知”,他选择与自己书法风格相似的画面入手,“画了五天五夜,完成一张小幅画”,朋友见了连说“画得好”。
那以后,书法家张清万开始了绘画练习。毕竟年纪不小了,如果从基础开始学习,难度太大,但“书画相通”,他还是凭借对笔墨的熟悉,大量临摹黄宾虹、陈子庄、李苦禅的画,为了尊重前辈的产权,他每次落款都会署上“拟”字。也有自己创造的作品,除了家乡的山水风物,也有西藏、湘西等地的写生。
每次绘画,张清万都画的是小幅斗方,每天可以画几十幅,“享受的是过程”,一幅就是一次尝试,“每天画几十幅,就可以享受几十次绘画过程的愉悦”。几年下来,他绘画数量超过5000张,但这些“只是尝试,不是成果”。
2012年5月,张清万举办了自己从事书法创作以来的首次个人展览。各界的评价是“独具个性,气韵十足,形式灵活多变”。又是几年的磨砺,他的书法与美术,更多了“自然的气韵与灵动的质感”。
但是,就书法与绘画而言,张清万依然在寻找,寻找下一次艺术突破。
新闻推荐
探亲假至少20天,你休过吗?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就探亲假休假制度答记者问
本报讯(记者李桥臻)每逢小长假,不少人选择回家探望父母,但是对于工作在外地的人来说,三天的小长假回趟老家未免有些赶时间。据...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