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绵阳日报 2018-05-08 08:22   https://www.yybnet.net/

□游仙区街子五矿博爱小学黄艳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语文很杂很泛,这是难点。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来。多媒体技术因其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师通过简易的操作使语文教学在图文并茂、色彩纷呈、形象逼真、情趣盎然的多媒体图文影像环境中进行,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定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识字多集中于低年级,加之一年级学生刚入小学,学习压力突然加大,部分孩子还无法适应小学阶段的课程,孩子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差,严重地影响学习。

如何保持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帮助孩子在快乐中活动,让学生乐学、想学而又记得牢?那么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就应该多创设情境,多创设活动,多创设形式,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化。我经常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

“直观法”是识字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识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联系实际,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日、月”时,把生字“日、月”从“实物-象形文字-楷体”的演变做成动画的课件,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字形,记住了字音。在指导学生写字教学中也合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比如在指导《猫和老鼠》的生字“咪、谜”书写中,利用多媒体把这两个字的笔画一笔一划地演示出来,并在重要笔画上变化颜色,让学生牢牢记住了汉字,加深了印象。识字教学中还经常采用“熟字加减法”“换一换”“比较法”等来帮助识字。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灵活变化来帮助识字。

2、多媒体在古诗中的运用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多媒体的利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如教学古诗时,我经常用多媒体播放适合所教古诗的背景音乐。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习古诗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诗是抒发诗人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古诗《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理解的难点,先让学生感悟、领会,再利用课件清晰地再现春天杨柳依依,清风吹拂柳枝轻轻摇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春风好似神奇的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达到美的熏陶。

3、多媒体在讲读文中的运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文中意境,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王崧舟提出“诗意语文”,他认为“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大海涛声的背景音乐把学生领入到美丽的西沙群岛,进入课文的学习。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那美轮美奂的风光图片和精彩绝伦的海底世界徐徐出现。学生听配乐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深刻地再现了“诗意语文”。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文本,然后主动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弦乐。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多媒体在作文课中的应用

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难以下笔”的难点,使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掌握写作技巧。

如:在指导学生完成小学语文第六册百花园“写景·可选择某处景物抓住其特点”写一段话时,由于学生才接触写作,怕写、不知道怎么写,于是我以《赵州桥》课文为例,让学生先回忆我们学习该课文时所掌握的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再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和视频欣赏绵阳的“东方红大桥”,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设计特点、栏板图案的美观以及各时间段的美丽等。学生如临其境,个个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在仔细观察中学生还根据图案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整堂课学生都在兴奋中参与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如何写出东方红大桥的特点。

这样,适当运用多媒体中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5、多媒体适当设计游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特有的一种学习方法,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公务之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儿童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与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认识到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在游戏中常常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我在教学小学三册的《猫和老鼠》的课件中,设计了两个游戏“砸蛋”和“救小鸡”。“迷、眯、谜、咪”这四个形近字读音相似,学生极容易读混,于是我设计“砸蛋”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音节的掌握。“糊、胡、谜、咪”这四个字的结构掌握也是难点,通过“救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在紧张的游戏中快速地分析字的结构并进一步记住字形。

三、运用电教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要符合教学目的。使用时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各种媒体的特点和功能。媒体的组合要合理,要把各种媒体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

2、教师的教学不能全靠电教媒体,它的使用不能过多过烂,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合理有效的东西。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应有的创造性工作。

3、在使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而不能用其先进的技术代替学生应有的思考。

新闻推荐

改善水域环境志愿者在行动

本报讯(记者李锦辉)为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清新宜人的社区卫生环境。近日,游仙区剑南路东段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巡河员、社区工作者,围绕“改善水域环境你我齐行动”为主题对芙蓉溪河道进行清理,积极保...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