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开元场:越王楼下千年唐城

来源:绵阳晚报 2018-04-22 10:51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曹雨婷

要说开元场,还得从民国时期绵阳修建马路讲起。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民国16年(1927),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川西北屯殖司令孙震(字德操)驻防绵阳设立马路总局。民国19年(1930),孙震以整治西北十四县路政为由,以绵阳为中心筹建马路。修马路总筹款公开数200万元,实际达400万元。

民国24年(1935)3月22日,绵阳至魏城公路开筑。绵阳市民和外籍人筹资,从邓家花园向北河码头修建街房,形成绵梓路街道。“绵州通”汤毓良回忆,开元场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靠近北河渡口,又连接绵梓路。涪江北岸龟山之阳,为川陕来往待渡之场所。民国37年(1948),由游仙乡长邓文元倡导组织动员民间力量新建街房百余间,街长500米,费时一年竣工,民国38年(1949)农历三月二十八举行开场典礼,因其地有开元寺,县长杨卓勋遂命名为开元场。

1开元场曾是绵州州府所在地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绵州历史上的唐城,主要在开元场和韩家脊一带,呈南北方向。在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0),唐太宗第八子越王任绵州刺史时,兴建了绵州唐城,州衙就设在越王楼。清乾隆《直隶绵州志》上说绵阳城:“显庆中,规制宏阔”;杜甫诗句也有绵州州城何磊落”的慨叹。可是,到了宋代,据清同治《直隶绵州志》载:“嘉定初刺史程德降大新城垣,魏了翁作记。”曾说:唐城原此“颓城坏堑,若有若无,三尺之童,可挑起而逾也。”

今天,重建后的越王楼依旧是绵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与周边众多美景融为一体,古典与现代相得益彰。

2北河浮桥老绵阳过涪江的印象

绵阳解放前夕,汤毓良在绵阳北街读小学六年级时曾经过北河浮桥到开元场。那时开元场只有五百米长、街道七米多宽,两边是木结构穿斗平房。南边,听说是韩家脊,去开元场之间有宽大的壕沟相隔,是一处半岛形状的荒河滩,很少有人过去。

自小在开元场长大的杨松林说起开元场如数家珍,他回忆上世纪60年代开元场只有一家供销社、一家副食店,供销社的东西又只有农村户能买,因此除了川陕往来的过客,开元场的人们也经常坐渡船去绵阳城里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彼时开元场通往绵阳城区有两个渡口,一个在碧水寺后门,一个是北河渡口。碧水寺后为古渡口,人们想要坐船还得上坡下坎,费好一番功夫。东方红大桥尚未修建,人们还有另一种到达对岸的方式——浮桥。

我国建造浮桥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8世纪《诗经·大雅·大明》中曾记述周朝周文王为娶妻而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桥,离今天已有三千年了,是建造浮桥最早的记录。据后人考证,当时浮桥是稀贵之物,周代礼制规定,只有“天子”一人才能使用,用毕就要立即撤除。

北河浮桥自然不是“天子”专用,枯水季节,北河浮桥便是开元场人们通往绵阳城的方便之路。浮桥传统的形式是在船或浮箱上架梁,再铺桥面,舟梁合一的形式。杨松林回忆,当时北河浮桥用20来艘船只首尾相连,顺江排列,面上铺厚木板,再用铁抓钉固定木板和船身。为与两岸接通,在两岸需设置过渡梁或跳板。浮桥是季节性的,每年汛期过后就搭浮桥,汛期到来之前就要拆浮桥,年年如此。船工们搭桥和拆桥都很熟练,速度也快,通常一天一晚就能完成。

那时每天清晨,天不见亮,浮桥就开始热闹起来。开元场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朝浮桥涌来,有的担着鲜嫩的蔬菜,有的背着活蹦乱跳的鸡鸭鹅,有人行色匆匆快步通过,有人不徐不疾享受江景。孩子们喜欢浮桥,和伙伴们跑到桥上去玩耍嬉戏,感受浮桥上下颠簸时的刺激,分享船头钓鱼人收获的喜悦……为了安全,船工会把他们赶下桥去,这时,一阵阵嬉闹声散布开来……

浮桥不仅通人,也能通车。早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作过一首诗,其中四句是“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用来描绘他乘坐御车渡越浮桥时,船头上善于搏击风浪的鹢鸟图形和缆索上的朵朵锦花,在江河波涛上摇曳动荡的景象。

三四月开春,涪江涨桃花水,枯水期一过去,人们便只能坐渡船了。从最开始的一分钱到二分钱,最多的时候收过五分钱。那时月工资20来元,坐渡船也变得奢侈起来。

3开元米粉绵阳人舌尖上的记忆

绵阳人的一天大多从一碗米粉开始.以前上学的时候,每到冬日清晨,我都会睡眼惺忪地走进楼下一家米粉店,被一碗热腾腾的清红汤对浇肥肠米粉唤醒,撇开锃亮鸡油喝一口汤,手脚都是温暖的。

绵阳米粉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细粉的代表。相传三国时,蜀主刘璋与刚入川的刘备相会于涪城东山,刘备早就听说四川人擅长烹饪,就提出品尝当地美食。刘璋就说:“闻此山中一人家,其妇善烹饪,祖传以大米磨浆,制成丝,辅以鸡鱼肉等自制作料,开水烫熟即食,汤鲜味美,百里名盛。”于是,命令手下将这名主妇叫上山来做了一道菜。还没上桌,刘备及众将就闻到一股妙香的味道。一会儿工夫就吃了个精光。吃完饭,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手下众将也一个个笑逐颜开;再看上下,水肥稻丰,牧笛声声,刘备禁不住抚掌感慨:“富哉,今日之乐乎,美味也!”

绵阳有许多大名鼎鼎的米粉店,开元米粉、许米粉、胖米粉、顺河街米粉,等等。开元米粉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开元场居民和绵阳人心中难忘的记忆。李远珍是国营食府大众食堂在开元场分店的员工,丈夫则是绵阳工商银行的厨师长,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李远珍将米粉店承包下来,便有了开元米粉。她家的米粉臊子多、味道好,尤其是海带用肉汤煮的,又烂又入味,深得绵阳人喜爱。

许多身在异乡的绵阳人最想念的就属一碗刚冒好的米粉,回到家乡,往往会先来一碗对浇米粉。在外面,正宗的火锅不难吃到,正宗的米粉却是可遇不可求,偶尔一家打着“绵阳米粉”牌子的小店,上来却是一碗粗粗的米线。年轻人有办法,在电商平台购买绵阳速食米粉,店家汤料包也一并寄过去,虽然没有老师傅“冒”米粉的手艺,也能聊以慰藉对家乡味道的思念。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

投稿邮箱: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绵阳市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讲座

本报讯(记者郑金容)19日晚,绵阳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讲座在天青苑川剧团剧场举办。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邱明瑞,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蒋淑梅带来了主题为“传承中华...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双柏树的传说2018-04-22 07:50
猜你喜欢:
绵州城外望江楼2018-04-21 11:26
评论:( 开元场:越王楼下千年唐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