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读缪贞谊治印
□马睿(绵阳)
从5岁开始识字,一晃我已经和书籍打了30多年的交道,读过的字数,可能要用亿来计算吧。朋友曾经问我: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30多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4本书是:《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版)、《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合著)、《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和《近距离看美国》(林达著)。
《新华字典》的用处,自不必说。从小到大,到底用烂了多少本《新华字典》,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反正在我的印象里,家里的《新华字典》似乎总是破的。
虽然后来还买了《新华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大部头,但平时用得最多的还是《新华字典》。
有作家曾把《字典》比作妻子,是可以陪伴一生的,此话不假!我一般是把《字典》置于床头,每于灯下夜读之际,碰到不认识的字便能及时查阅。
大约是在小学四年级时,母亲送给我一套《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合著)作为儿童节的礼物。这套书分上中下三集,讲述了从炎黄二帝到清朝末年的262个历史故事,每个故事还配了一幅插图,特别适合儿童阅读。之所以我特别喜欢读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就是受这套书的影响。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只写到汉朝部分,便不幸在“文革”中逝世。“文革”结束后,少年儿童出版社约请上海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曹余章先生续写了剩余的部分。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出版社出版了各种版本的《上下五千年》。但就我所见,还没有发现一个版本能超过林汉达、曹余章二位先生写作水平的。
最初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在表姐夫的家里上网时,无意中在天涯论坛看到。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天天追着看连载。后来,当年明月又转移到新浪博客上连载,我也跟着转移到新浪。不但自己看,也大量推荐给书友,凡看过的都说好。
一次,我拿这本书的第一集推荐给一位女同事,她面露难色:“这么厚呀!我平时最多翻翻《知音》《读者》,不晓得看不看得进去喔?”结果,她带回家一看就入迷了,坐在床头看得不想睡觉,丈夫抱怨她不睡觉,也来瞧一瞧是啥内容,最后,夫妻俩干脆就一起看,硬是把一册书全部看完了才关灯睡觉。《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用风趣幽默的笔法来讲述正史,让人欲罢不能,笑不绝口。这套书,我前前后后读了七遍。第一遍让人笑,第二遍让人哭,第三遍、第四遍……第七遍则让人沉思、反省。诚可谓:受益匪浅!受益匪浅!。
《近距离看美国》则看得比较晚,是2012年朋友推荐的。刚开始看的是网上的电子版,后来觉得不过瘾,才买的纸质版。结果,一捧起书就看到了凌晨一点才睡觉。
“林达”是一对美籍华裔夫妇的笔名,他们年轻时在中国大陆生活,中年后才移民美国,书也是在美国写的。他们最初找了几家出版社,编辑们看了书稿,无一例外都说好。但一提出版,又都不敢出,怕担风险。因为内容是讲美国的事,怕遭修理。
最后他们找到三联书店,把原书名《自由的代价》改为《历史深处的忧虑》,于1997年出版,一版再版,供不应求。到我买的时候,已经是第三版第37次印刷了。
之后,林达又继续写出了《我也有一个梦想》《总统是靠不住的》和《当彗星划过夜空》。加上《历史深处的忧虑》,集成一套,名曰《近距离看美国(1-4册)》。
在这之前,我也算是读了点儿书的人,颇有些“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傲气。可看过这套书后,才恍然大悟,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只愚蠢不堪的“井底之蛙”。甚至有一种“之前的书都白看了”的感觉!
再后来,我写了一篇《真佛都说平常话——<近距离看美国>读后感》,洋洋洒洒近2000字,一气呵成。投向报纸杂志,所得稿费基本上把买书的钱赚回来了。
看了30多年的书,总结了点心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古书,好比是无根的浮萍,就不知道中国的昨天多么伟大;不读洋书,好比是井底之蛙,就不知道中国的今天是多么落后;不读非圣之书,好比是蒙着眼睛拉磨的驴子,就不知道中国的明天将是多么波澜壮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晏男)绵阳市禁毒委全委会暨全市禁毒工作会议于4月20日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17年度全市禁毒工作,安排部署了2018年度禁毒重点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禁毒委主任夏凤俭出席会议并...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