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涪城区安昌路,一套不大的房子,每天都在上演“一群老人哄一位老人”的场景。这群老人是六兄妹,伺候的对象,则是他们92岁的老母亲。他们的老母亲,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几年前又被诊断出老年痴呆。6位子女24小时轮流值班照料她,吃饭、喂药、测血糖、打胰岛素……他们细细写下妈妈每天的饮食起居、吃药情况。16年来,他们写下46本30多万字的护理日记(下图),记录着妈妈一天天老去,更记录着一个家庭的孝与爱。
28日,涪城区安昌路的一个家属区内,70余平方米的老房子干净整洁,陈玉香老人坐在轮椅上,小女儿邓秀蓉陪在身旁,两人手握手悄声说话,三妹邓国庆戴着老花眼镜,在一个笔记本上,记录着老母亲刚刚吃药的时间。记日记的习惯,他们已坚持了16年。
邓国庆记录的笔记本封面,写着“护理日记”四个字,时间为2018年。
这个笔记本上,每天都详细记录着陈玉香老人的护理时间、用药时间等。邓国庆告诉笔者,老人年纪大了,已经大小便失禁,随时需要更换老人尿不湿,他们记录着每次更换的时间,方便记住下一次更换的时间。对于用药,同样不能忘记,因为每种药吃的时间和用量不一样,记录着每种药吃的时间,可以知道下一次该什么时间吃,大家都不会弄错。
记录完当天上午和中午的情况,已经从头天晚上开始守候的邓国庆和邓秀蓉,准备回家休息一会儿。即将来接班的,是68岁的大哥邓开广和大嫂陈信兰。
邓国庆拿起另外一个笔记本,在上面写道:“哥哥,今天早上妈妈没有起床,中午吃饭后把心脏病药、降压药吃了,半小时后吃‘益血生\’”。
另一个本子的封面上写着“杂事本”三个字,时间为“2017~2018年”。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照顾的人离开前,交代下一位接班的兄妹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陈玉香老人家中,像“护理日记”“杂事本”这样的笔记本,堆了高高一摞。笔者清点了一下,共有46本,这些本子大部分已经泛黄,但仍保存完好。
92岁的陈玉香老人,有6名子女,大女儿已经72岁,二女儿70岁,大儿子邓开广68岁,二儿子邓开明65岁,三女儿邓国庆62岁,小女儿邓秀蓉60岁。
2002年,陈玉香的老伴儿去世,也就是从那时起,陈玉香的身体每况愈下,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多种疾病,几年前又被阿尔茨海默症缠上。幸运的是,6个子女24小时轮流值班照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妈妈从十余年前开始,就没有再断过药,后来卧床后,大小便还失禁,照顾起来特别难。”邓国庆说,每年老人还要住院,医生也要问各种身体状况。因此,兄妹6人在照顾时,都会详细记录每天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
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每本多则上万字,少则数千字,46本笔记本,加起来足足有30余万字。
在邓秀蓉看来,他们兄妹6人十余年来都能不离不弃的照顾母亲,更是一种反哺。
身边有很多人问他们,怎么不给妈妈请个保姆,或者送到敬老院去。邓国庆表示,大家都有各自的家庭,但是伴侣和子女都能理解,最主要是妈妈每天能见到子女,心中都会高兴很多。
“妈妈在,家就在!家也才更有凝聚力!可以每天见到妈妈,我们心里也很踏实。”邓国庆说。
汤小均
新闻推荐
文明劝导、义务植树、清洁家园、免费义诊…… 经开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志愿者义务植树本报讯(刘欢记者夏宁文/图)学雷锋,见行动,进入三月以来,经开区广大志愿者纷纷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全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蔚然成风。文明劝导传播公德。辖区党员志愿者在南...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7 地方网 版权所有 邮箱:ttykfjmgxr@gmail.com 晋ICP备202200425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