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厚民生才能聚民心。2017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持续推动改善民生工作,社会保障更加全面、城乡教育日新月异、医疗服务创新发展、城市管理日臻完善……民生领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好成绩。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回眸2017·民生工程巡礼”系列报道,从十大民生工程着眼,全景式展现2017年绵阳市民生建设成果,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绵阳市各项社会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年伊始,绵阳就业促进工作捷报喜人。这是一份令人骄傲的成绩:2017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232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30%;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216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35.77%;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39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61.3%。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在全面创新改革的大潮下,绵阳市以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等为重点,不断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推动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
■记者赵利宾/文王勇/图
A
多渠道促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位运行
不久前,由市人才服务中心组织的2017秋季就业服务月启动。在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首场招聘会上,中国重汽、中博集团、中铁铁科等400余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岗位3500余个,最终有1210名学生与招聘单位达成签约意向。
促进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是绵阳市推进就业促进工作的重点之一。去年,为做好就业促进工作,绵阳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大中小学就业援助月、“春风送岗行动”、校园双选会等各类招聘会220余场,提供岗位近12万个。
“学会了开车,就多了一份谋生技能,而且吃住学都不要我们掏一分钱,为政府点赞。”去年11月,由市人社局和安洲驾校共同举办的汽车驾驶“扶贫专班”开班。作为首批学员之一的梁敏,和来自全市各地的90名贫困人员一起接受了为期75天的免费培训。
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为了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生活,帮助他们找到致富之路,去年以来,绵阳市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旋律,继续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加快建设就业扶贫示范村、示范基地等。开办就业扶贫专班,确定了中式烹调、通用机械操作、小型汽车驾驶等重点培训专业,让众多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接受到正规的技能培训,学到真正的本领,掌握一技之长,通过自身能力实现脱贫,找到就业“金钥匙”,为困难群众就业打造“直通车”,帮助其以就业实现脱贫。
据统计,2017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216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35.77%;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39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61.3%;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8%,完成全年计划的112.56%,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低位运行。
B
创业带动就业织牢双创“经纬线”
这是一个逐梦的“创时代”,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兴起,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日趋明显。
去年,绵阳市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开展“创业成就梦想,服务在你身边”创业主题服务和“青创+创服务千里巡之绵阳行”创业项目巡诊等活动,同时为1900余名低保家庭、残疾、享受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毕业生发放了求职创业补贴。
就业是民生之本。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和机制在《意见》中得以全面呈现: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有创业补贴;在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创新创业骨干人员有最高2至5万元的安居补助;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办或领办农民合作社、传统工艺(非遗产品)工作坊、“扶贫车间”等有扶持政策……
不仅如此,《意见》还提出大力支持新业态发展,将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创意与促进创新创业有机结合,鼓励发展“互联网+创业”,支持“自组织、自激励、自就业”创业模式,推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等创新发展。
辛苦劳动结出丰硕成果。去年,绵阳市对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共发放青年创业贴息小额贷款1200万元,完成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SYE)扶持青年创业项目57个,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新闻推荐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绵阳市涪城区“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等相关规定,经四川金五环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申请和我局研究,拟同意设置金五环体育...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