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新友刘鑫李志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应该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之一。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全面改薄”,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连日来,参加此次人代会的绵阳团代表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认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均衡、提质量”是个关键。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李仕斌代表直言,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绵阳教育由西部教育强市向中国教育强市的跨越,是当下所有绵阳教育人都在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现实话题。当前,老百姓已不满足于获得教育入学机会的“温饱”需求,而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有了更高的期待。
当前,随着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村教育需求正发生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对于农村教育发生的需求变化,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刘玉华感受很深,她认为,过去几年,农村义务教育通过‘全面改薄\’得到长足发展,但基层普通高中整体硬件条件相对滞后。这种滞后带来老师和学生流失,优秀老师优质学生向城区、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
如何满足农村的娃娃“上好学”的愿望,实现农村教育由弱变强?拥有39年教育经验的廖聪寿代表认为,关键点是希望能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课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广泛推行城乡结对帮扶,让城区公办学校采取领办、指导或合作形式,发展乡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在陈仁代表看来,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他希望能引进社会专业力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跨越2000亿,绵阳向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目标迈进 ●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奋力将绵阳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记者任毅)跨越GDP首破2000亿元这一历史性台阶,何以站高谋远地推进步入发展新时代的绵阳再创新高,记者从日前绵阳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获悉,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绵阳将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