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烨)日前,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绵阳市市政道路建设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2018年,绵阳市将按照《导则》对背街小巷的铺装、绿化、城市家具、建筑外立面等进行完善和规范,通过建设样板路、样板巷、样板工地、样板游园等,提升背街小巷的面貌和综合环境,逐步推进城市双修并加强路网微循环。
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统一绵阳市政道路建设标准、风格,提升城市品质,在遵守国家规范、技术规程的基础上,绵阳市结合绵阳目前市政道路建设的特点及现状,综合社会各界的意见,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经验,市住建局组织编制了《绵阳市市政道路建设技术导则》。
《导则》立足“城市修复,生态修复”,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围绕“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发展目标,真正做到建设标准统一、风格协调一致、规范管理有序,为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我们已经组织各区(园区)国有投资平台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监理企业等机构进行了《导则》培训会。”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培训会是将《导则》落实落地的第一步。下一步,市住建局还将在系统行业里大规模组织宣传贯彻会,印发《导则》,让更多的人知晓其实用性和重要性。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2018年,绵阳市将按照《导则》对背街小巷的铺装、绿化、城市家具、建筑外立面等进行完善和规范,通过建设样板路、样板巷、样板工地、样板游园等,提升背街小巷的面貌和综合环境,逐步推进城市双修并加强路网微循环。
编制目标
《导则》立足“城市修复,生态修复”,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围绕“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发展目标,真正做到建设标准统一、风格协调一致、规范管理有序,为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本着为人服务、设施协调的建设理念,在满足功能完善的前提下,统筹考虑人行、车行、绿化、管线、市政设施的建设标准,将“人性化”贯穿始终。
标准统一
以建设材质、规格、色系等为重点,明确人行道标准及材质,车行道规格及结构,绿化树种及栽植,做好“精细化”“品质化”。
因地制宜
市政道路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各种管线综合布置等进行设计。对城市新区、风景名胜区等有控制性规划或专项城市设计的区域,在本导则的框架范围内,由规划管理部门专项审查后予以实施。
统筹实施
市政道路新建、改建、扩建时,应统筹兼顾道路沿线地上及地下管线、道路绿化、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
市政道路建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套提升沿街建筑外立面,拆除违法建设。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原则,逐步配套完善。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2017年,绵阳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7%,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0.64%,累计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涌现出一批有市场、有技术、有品牌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企业,助力...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