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灵越
“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民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月22日,在绵阳市农科院,记者见到了该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任勇,他正用手机查看微信朋友圈,了解市委经济工作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要点。“绵阳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科技力量也在加快发展,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应当借这股发展东风,在服务绵阳农业、推进科技产业化、加速成果转化率等方面作出贡献,造福百姓!”
任勇是一位潜心小麦研究的“麦田守望者”。2006年,他信心满满来到市农科院,开始了小麦育种之路。“科学研究没有‘捷径\’。”任勇明白,育种实践性很强,不下地根本“摸不着”。因此,从确定育种目标、选择材料到亲本组培、杂交变异,再到品系鉴定、优系筛选、区域试验,直到最终的品种选定、推广利用,每一步他都不敢懈怠,深入试验田中、生产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任勇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炎炎夏日,他们在实验室里选种;隆冬酷寒,他们奔走在各大麦区查看苗情。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不同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各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生物特点及生产水平。
“去年既忙碌,也收获感满满。”任勇告诉记者:“在做好科技创新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全力搞好农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集众人之力做好小麦育种。”例如:在农忙季节,经常组织专家团队进村、到社、入户,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对县、乡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和更新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
艰难的研究过程带来的是令人满意的结果。去年,任勇带领小麦研究团队获得了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他不仅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3项,还育成了优质弱筋的小麦品种——绵麦312,育成了一批抗病新品系,为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惠民生,科研无止境。”任勇说,他的育种事业将一直延续,“我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小麦种质和基因资源进行深入调查、挖掘整理和系统研究,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绿色增效的小麦新品种。并且,培育酿酒专用小麦,与五粮液集团共建“五粮液酿酒原料绵阳研发中心”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小麦改良中心共同进行抗条锈病和赤霉病新基因的挖掘,为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奠定基础,用过硬的科技成果为绵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一名农科人的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玥记者陈冬冬实习生蒋函玉文/图)“大哥,往中间站一站,挨着你家两位老太太。”“注意啦,全体看镜头,我喊一二三,大家都笑一下哈。”昨(22日)上午,涪城摄影家协会主席米川宁带领20名优秀摄影师,深入...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