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警钟街:绵阳"春熙路"的曲折变迁

来源:绵阳晚报 2018-01-21 12:55   https://www.yybnet.net/

实习记者杨怡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翻新”,绵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老绵阳人应接不暇,如果说鳞次栉比的大厦楼宇象征着城市的经济发展,那么古老的街巷地名则更多地承载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与气息,这些街巷地名不仅是绵阳千百年来发展的脉络,同时也是城市变化的最好见证。作为绵阳老街巷代表之一的警钟街,也有着她独特的故事。

老街巷唤醒老绵阳记忆

行走在绵阳的街头巷尾,纵横交错的街道名称,相信大部分绵阳人早已熟稔于心。而惜字街、吉祥街、棉花街、神仙街、盐市街……这些古老的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似乎老街名也只有老绵阳才知道。想探寻警钟街的前世今生,我们不得不先回忆一些老街名。

如今的警钟街东起富乐大桥桥头,西至天津桥十字路口,全长1017米。翻开《绵阳市城乡建设志》,原编委汤毓良介绍道:“由东向西,东街、吉祥街、惜字街三段,统称警钟街。”

东街范围为富乐大桥桥头至富临天桥十字路口一段,明、清时期名为“正东街”,当时的东街北临小北街,与盐市街相通,西与棉花街、神仙街、吉祥街贯通十字路口,成为往来商埠间的“黄金通道”,一度成为商埠聚集的“黄金街”。比较出名的有观音阁、大观楼茶楼。1949年后又称“民生路”,街长387米,宽6.4米。

吉祥街范围为富临天桥十字路口至翠花街口一段,明、清时期名为“吉样街”。民国28年(1939),县长蒲殿钦重建钟鼓楼后命名“警钟街”,又名“民权路”。街长199.2米,宽7.9米,主要建筑有上天宫、金土地、吴氏祠、孟母坊等。

惜字街范围为马家巷口至顺城街一段,清代称“惜字炉街“,后来又称“民族路”,街长72.6米,宽6.3米。在顺城街与民族路相接处有一座惜字炉,又称“字库塔”,该塔为三层塔状,孔内可焚烧字纸。绵阳人自古传承了崇文尚贤、爱惜字纸、尊敬孔圣、仓颉的古风,也含注重环保的优良习俗。因此,对于废除的书卷、纸张,人们均带至此处焚烧。明代西门城楼的遗址就在惜字炉前的街心处,走到此处必须绕圆形街行走:街心建筑物四方分别有惜字炉、文化茶楼、窝窝店包子、山西面馆。

“事实上不仅是警钟街一处,绵阳数量众多的老街巷以及它们颇具历史文化意蕴的名称,在很多年轻居民的记忆当中已渐行渐远,甚至有一些已经湮没在了城市变迁的大潮当中。”汤毓良告诉记者,随着时间推移,如今能够道出老街巷准确位置的居民越来越少了,在这些久经历史的街巷上没有指示牌记载着它们的名字,因此老街道名也随之消失,它们存在于老绵阳人的记忆中,承载在记录绵阳历史的书籍里。

城市发展老街赋新名

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革,带动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今的警钟街处处彰显着绵阳社会、经济变化的脉络。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1958年,绵阳城区进行第一次旧城改建,声势浩大,地、县两级成立旧城改建指挥部,组织拆迁房屋、拓宽街道。

1959年10月,旧城改建将警钟街、民族路(惜字街)、小西街(又名西巷子)、长兴街四条街,街道由8米拓宽到18米。在拓街拆迁中,沿街的古建筑天上官、金土地、街心建筑(西门遗址)、惜字炉、文化茶楼均被拆除。

1960年3月,旧城改建竣工,街道两旁栽植法国梧桐树,更名东风路;1966年在三合土路面上加铺了沥青混凝土;1978年7月,警钟街南半边的地区粮食局、医药店、钟表店,拆除后退8米,街道由18米宽拓展到26米。

1990年,市建委干道办对东大街进行拓宽建路,将原6米旧街北侧房屋拆至和东风路建筑红线一致宽26米,铺筑了水泥混凝士路面,绿化、路灯、公用设施配套。至此,从东门外临江路、东门内东大街至涪城路(原小西门)统称警钟街,全长1017米,宽26米。

对于很多年轻的绵阳人来说,“警钟街”这条古老的街道名称,如今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它作为传承文化的脉络,把厚重的历史文化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是这座城市的底蕴和骄傲。

从钟鼓楼到警钟街

揭秘警钟街街名由来前,我们不妨先看绵阳钟鼓楼的沉浮变迁。

每一个有历史沉淀的古城都会有一座名为钟鼓楼的建筑,钟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属于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古代没有时钟,记时靠日圭和漏壶,老百姓全靠官府设置的钟鼓楼来传递报时的信息。巨大的铁钟和皮鼓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整点时刻,“咚咚咚”的撞击声便响彻城楼,飘散在城市上空。

绵阳钟鼓楼,最初名为环秀楼。据史料记载,环秀楼修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时任绵州刺史李正芳主持兴建,位于现在顺城街与建设街交界处,时高五层。整幢建筑飞檐挑角,是当时绵州城里的一大景观。清嘉庆十九年(1814),时任绵州州官将环秀楼搬迁到现富临天桥处,位于街中心,建筑格局变化不大。

清咸丰七年(1857),环秀楼上供有魁星,并悬“高阁临江”匾额,环秀楼又称魁星阁。因魁星阁位于街心,极大地影响了交通,民国19年(1930),时任绵阳县县长蒲殿钦划拨东街与神仙街之间的慈惠局房屋6间,以募捐的方式,兴建绵阳图书馆。新建筑“中西合璧”,外砖墙内四层木结构楼房,楼顶则依据原来的样式修建钟楼,用于水火警报,故改称警钟楼。因此,“吉样街”便更名为“警钟街”。

1992年,为迎接省七运会在绵阳召开,市政府决定在原警钟楼楼上重建钟楼。工程于1992年1月16日开工,至1992年8月31日竣工。自1992年建成以来,钟鼓楼便成为绵阳一个明显的地理坐标,见证着绵阳每一个动人心魄的瞬间。

2008年“5·12特大地震”,钟鼓楼的时钟定格在14:28,被作为地震遗迹保存至今。至此,钟鼓楼结束了它报时的使命,作为一种怀旧情结屹立在警钟街。

“钟鼓楼完整保存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市民董田生是位八旬老人,他告诉记者,自己是1956年跟随家人搬迁到绵阳,当时只有18岁。60多年的时光,他见证了钟鼓楼的变化。“很多老建筑、老字号都没了,绵阳是一座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历史变迁中,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留给后人看。”

漫步老街巷感受“慢生活”

在老照片拍摄者凌弘眼中,如今的警钟街可谓是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春熙路”,一条1000余米长的街道有四座人行天桥,是绵阳少有的紧密布局之一。除此之外,供电、邮电、粮食局、新华书店、银行、中心医院、东风商场、大观园商场等均在此街,作为商业区枢纽,它贯通临园路东段、红星街、马家巷、翠花街、北街、常家巷、西大街……是一条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众所周知,四川的老百姓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休闲心态,所以生活都是不紧不慢的样子,漫步警钟街即可体会“浮生半日闲”的滋味。

顺着富临天桥西侧下桥,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的沿街商铺,在繁华的商业街角坐落着一座名校:绵阳市警钟街小学。1945年,警钟街小学在常家巷拔地而起,办学规模仅4个班。1950年,学校经人民政府迁址于绵阳城区中心警钟街43号(当时为黄氏祠堂)。72年沧桑岁月,文化积淀,历史厚重,警钟街小学培育了一代代学子。“上世纪90年代,警钟街的公路未配备红绿灯,汽车也不多,每当警钟街小学放学时段,警钟街便是一道城市风景。”凌弘回忆,学校放学时候,孩子们排队过马路,汽车看到队伍便会主动停下礼让孩子。孩子们也很懂事,背着书包和同学们快速跑过街道,这样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也被李伟用镜头永远记录了下来。

除了警钟街小学,最聚集人气的是警钟街西侧的新华书店了。楼高三层、装修雅致、空间开阔,书店还隔出一片空地作为书吧,泡杯茶、捧本书,坐在书吧,阳光从后窗偷偷照进来,周围浮躁的空间立刻变得静谧。每到周末、寒暑假,书店便会人山人海,有站着选购图书的、也有席地而坐的读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齐聚一堂”。即便看上去热火朝天,走进去才感受到这里是安静的天堂……

今天,许多绵阳老街巷沉淀在历史的变迁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虽为逝去的辉煌感到惋惜,也为如今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感到振奋。我们追忆警钟街的千年故事,皆因它用历史告诉我们,平凡中的精彩,才是更多人真实的生活。

本版老照片来自凌弘著《绵阳三十年》一书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投稿邮箱: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2017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绵阳分赛举行颁奖典礼

本报讯(记者袁媛)昨(18)日,2017“太阳神鸟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绵阳分赛颁奖典礼暨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训会议在绵举行。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长虹Wallpaper系列电视和美菱宅·酷单门冰箱,四...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警钟街:绵阳"春熙路"的曲折变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