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杨彩霞
李仁方是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教授。1月15日,市委经济工作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李仁方对绵阳的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有了很多期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希望更多地参与绵阳建设,增强产学研结合,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同时,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产业园区,它的功能要从传道授业向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转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资助和规划。“
上世纪90年代,李仁方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来到绵阳高校任教已20余年。在绵阳20余年,他已经从一个湖北人变成了绵阳人。回忆起当初来绵的情形,李仁方历历在目:“刚毕业的时候,绵阳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当时长虹正处在鼎盛时期,九洲蒸蒸日上,又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样的科研单位……经济、科技实力都很不错。”说起近年来身边的变化,李仁方最有感触的是科技城日渐浓厚的创新氛围。“在鼓励‘双创\’的大背景下,学校师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很足,学生创新活动和创新项目很多,我们很多老师都参与到学生们的项目中去,对他们进行指导,甚至是合作。”
在李仁方指导的众多创业项目中,有一个将推广地方土特产销售与扶贫结合起来的商业平台创新项目。项目由他的学生——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三的冯仲鑫牵头,有几十名在校学生共同参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都有风投前来洽谈此项目。李仁方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现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特别高,过去他们多埋头于书本,现在他们开始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热衷社会实践。”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的科研和创新热情也很高。最令李仁方感到高兴的是,现在科研经费更加充足了,很多高水平的创新科研项目都得到支持。李仁方告诉记者,过去学校每年获得绵阳市资助的科研项目仅有几个,现在,市政府每年资助的科研项目达到了几十个,科研经费也有很大增长。“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电子废弃物处理的项目,经费较以往增长了四五倍。”李仁方对记者说,“现在大家搞科研劲头儿都很足!”
西南科技大学每年还有经费资助教师出国访学、深造,资助人数从以前的几人增加到了几十人,学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场次也比以前增多了。学校还积极邀请美国、澳大利亚的科研团队来指导、培训学院的科学研究,制造学院前不久还组建了一个6~7人的海归团队。李仁方说:“这一方面是源于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绵阳这座城市在‘双创\’的带动下,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有吸引力。”
谈到2018年的计划,李仁方表示,自己目前正在负责一个关于农村经济方面的课题,主要是研究当下农村返贫的问题。“争取能对农村治理有所贡献”。李仁方笑着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娟)昨(1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关于健全和落实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绵阳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