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新、绿色、环保、节能……在绵阳,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新能源汽车。为认真做好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测和服务保障,壮大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本报今起开设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文宇
前不久,市民张超购买了一台野马新能源汽车。开着爱车,张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新能源汽车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还更经济实惠。”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驱车从家到高水片区上下班大概要行驶30公里左右路程,按传统燃油汽车的油耗计算,每个月油费大约七八百元。而新能源汽车充电一次可用两三天,费用还不到燃油汽车的五分之一……”面对备受青睐的新能源汽车,诸多市民不禁追问:新能源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绵阳市经济发展谋篇布局的“大手笔”。近年来,绵阳市先后出台了《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草拟了《绵阳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正加紧出台《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配套设施布局规划》。这些前瞻性文件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在绵阳落地生根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川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一排排新能源汽车整齐停放。车间里,生产线上忙个不停。据了解,川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年产12万台新能源及传统动力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已建成,纯电动野马E70车型已于2015年4月正式下线。
类似这样的重大项目在绵阳还有很多。天津力神首期投资5000万元的PACK生产线已于2015年12月底投产;四川豪特总投资约2亿元的新能源充电、储能设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项目已投产;英志公司大容量高功率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高容量储能锂电池项目已投产;赛恩科技电动汽车高效节能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已投产……
同时,绵阳市还先后成立了绵阳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和新能源汽车智慧服务创新产业联盟,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据统计,绵阳市现有川汽野马、天津力神、泰坦豪特等新能源汽车企业20余家,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充电桩等多个品类。推广新能源汽车1000余辆,建成充电桩1200余个,充换电能源站10余座。
健全全域充电网络
在绵阳,30台纯电动公交车每天都搭载
着市民穿过大街小巷。从2015年起,绵阳市财政拨款3000万元购买的野马纯电动公交车已安全运行90万公里,节省营运支出81万元,减排标准煤368吨。
纯电动,是新能源汽车的“精髓”,所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目前,绵阳市已建成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站2座,各配置2台100kW直流充电机;泰坦豪特公共充电示范站,位于平武工业园内,配置2台30kW直流充电机和3台7kW交流充电桩,1台14KW双口交流充电桩,1台交流壁挂充电桩;绵阳供电公司投资建设了乘用汽车智能充电桩30个,其中,游仙区境内10个,北川新县城20个。
在小岛充电站,每天都有公交车来充电。公交王师傅说:“充电很快,车辆动力也足。”
其实,“充电难”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的“瓶颈”。为了打破制约,健全全域充电网络,市政府出台文件,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公共停车场要在场地、电力等方面满足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要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住宅小区须配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配建比例不少于小区停车位数量的20%;城市规划区内有条件符合改造的已建小区,也须改造配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其比例不少于小区停车位数量的5%。同时,加快主要交通干道的充(换)电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充(换)电网络全域覆盖。
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在路上大步向前。
蓝图早已规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未来,绵阳市将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充(换)电配套设施,认真做好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测和服务保障,努力壮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
根据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力争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达15万辆,生产整车1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万辆,实现产值600亿元,实现充(换)电网络全域覆盖。
同时,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绵阳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还从建立智能服务体系、配套落实购车补助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消费运营成本、实施优惠电价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群众“首选”,用起来舒心,开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浦砺赵银熙)笔者昨(18)日获悉,2017年,绵阳市外来企业投诉服务部门通过依法依规调处外来企业投诉案件,为外来企业维权挽回经济损失3206.5万元,为外来企业在绵阳投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去...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