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应急防控,为市民带来更多好天气
□本报记者李锦辉文/图
日前,绵阳市出台《绵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版)(以下简称《预案》),进一步强化应急减排措施,削减污染峰值,维护公众健康。
预防为主部门联动科学预警
根据《预案》,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平战结合,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切实预防重污染天气的形成,最大程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
同时,积极加强区域防控,实行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全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协调工作,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响应。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监控,做好空气质量和污染气象条件的日常监测,及时准确把握空气质量和污染气象条件的变化趋势,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响应体系,科学预警并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不仅如此,《预案》还要求加强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综合采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同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同时,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倡导“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明确分工落实具体工作职责
《预案》明确提出了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作为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的参与单位和协作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以确保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各行各业全力配合,减少污染程度。
《预案》要求市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和预报;主持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的空气环境质量会商、研判、预报;对重点排污企业污染物减排情况组织进行执法检查;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作物秸秆违规露天焚烧等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落实;督导各地政府组织编制并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市气象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下气象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负责重污染天气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与环境保护局联合开展空气环境质量会商、研判、预报;组织、指导各地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市农业局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委负责组织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秸秆禁烧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各地农业部门联合当地环保部门划定秸秆禁烧区,并协助落实秸秆禁烧工作。
同时,《预案》还对绵阳市30个相关责任单位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加强监测完善城市预警分级
《预案》要求各地环境保护、气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空气质量和气象日常监测,建立信息共享、通报、会商制度,对有可能造成重污染天气的有关信息及时报告。
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发展严重性,将预警分级统一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统一采用PM2.5浓度为判别依据。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污染过程,且间隔不超过24小时,应按一次污染过程统计,从严启动预警。蓝色预警:预测PM2.5浓度>115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24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黄色预警:预测PM2.5浓度>115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橙色预警:预测PM2.5浓度>115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PM2.5浓度>150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24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红色预警:预测PM2.5浓度>115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PM2.5浓度>250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24小时及以上;或预测PM2.5浓度>350微克每立方米将持续6小时以上;或监测PM2.5浓度>350微克每立方米并持续3小时以上。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修订版的《预案》不仅规定了相关部门如何应对重污染天气,同时也指导普通民众在重污染天气下该如何应对,市民应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和有关部门一起遏制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
新闻推荐
第二届中德经济论坛在蓉举行 推介绵阳投资环境10余家企业组团参加
本报讯(邓君记者赵利宾)14日,第二届中德经济论坛及系列经贸活动在成都举行,中德双方相关政府机构、商协会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出席论坛,围绕“聚焦中德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和“展望互联网经济与智能制造...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