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气温开始降低,气候偏于干燥。而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专家提醒: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劳逸结合,不能盲目进补。
饮食调节养阴气
入秋后不久,市民张先生备受便秘的折磨。据了解,进入秋季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而老人、久坐办公室的白领是高发人群。绵阳市中医医院高级公共营养师张本清提醒,秋天气候干燥,燥伤津液,肠道干涩,要重视预防便秘。
张本清建议,秋季养生保健应遵循“养收”的原则,提倡“四多二少”,即多吃清润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梨、柿、银耳等)、多纤维食物(如:玉米、糙米、大豆、燕麦、荞麦、芹菜、苦瓜等)、多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柚子、柠檬、山楂、番茄等)、多饮水和生蔬菜果汁,以补肝气饮食防便秘;少吃过于油腻食物、少吃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防止肠胃疾病。
健康生活最重要
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黎明介绍,人体受到秋寒刺激,胃酸分泌大量增加刺激胃黏膜,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减弱,而天气转凉后,很多人食量增加,胃肠功能负担加重,造成了秋季胃肠疾病的高发。
王黎明提醒,胃肠病患者要注意忌嘴,更忌暴饮暴食。秋季养护胃肠还需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规律作息、经常运动等,特别是胃肠不好者,应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同时服药者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情恶化。另外,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的发生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身体进补需辨证
今年32岁的刘女士,平时身体还不错,但一到了秋冬就口干舌燥、眼睛冒火、手脚冰凉,她听人说这是体虚的表现,秋冬时节应进补。于是她带着疑问咨询了专家。
绵阳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静介绍,像刘女士这样的症状属外寒内热,不能单纯进补,重点是调补。陈静表示,秋令时节感到皮肤口舌干燥属于正常现象,多食用银耳、麦冬、梨子即可缓解;如果燥邪伤阴过重就会出现内热,眼睛冒火属于肝火上炎,用适量夏枯草、菊花泡水饮用即可解决;四肢冰冷属于气血不和,由于经络堵塞阳气不能到达肢端所致。
陈静强调,四肢冰冷要进行辨证治疗。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所致;二是气血运行不畅,循环减弱所致,所以不能盲目进补。虚证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五脏之虚等,所以在进补之前要弄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方面的体虚,并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补。同时,还要结合个人的年龄、体质、性别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调补方法(孙亭婷)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近日,绵阳市丰谷中学政治教研组在唐有老师组织下参加了绵阳市优质课大赛的比赛和观摩。本次优质课大赛分为说课和赛课两阶段,有来自绵阳市各区县的...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