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切切寻望书山路 不觉清渠源处泉 ——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绵阳日报 2017-09-23 08:04   https://www.yybnet.net/

阅读,宏观意义上指人对于事物的理解,在微观意义上更主要指人对于文本的阅览,即读书。笔者从教三十余年,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重大课题,甚至是主要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使我对阅读这一课题产生了很多思考。阅读已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成为了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总结反思的一大起点。

一、阅读之基石——感悟与解构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最为突出者一是必须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二是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逐渐形成模式,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阅读无论是作为一种习惯培养方式,还是一种能力培养方式,都必须有选择性的选择文本。我认为,无论课内教学文本还是课外阅读题材,都必须同时兼及泛读与精读。泛读,重视的是学生对于文字的感悟;精读,重视的是学生对于文本的解构。选择适合感悟的文本,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知能力。这一类文本,我们不必一定要求学生去理解作者意图,或是作品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而重在让他们见识更多。把一个文本分解开来,让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引发不同学生的自身思考,这是一种体验,主要是联系生活体验、在想象中体验,让学生对于作品做出多元评价。

选择适合解构的文本,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些作品的通识性较强,我们为学生创造条件,或引导学生去细化理解,从一个字、一句话去细细品味文本的中心思想,长期以来形成思维模式。这也是一种体验,主要是在情景中体验、在思考讨论中体验、在诵读中体验,这些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实现。

二、阅读之意味——课程与教学

同是对文本的体验,但却有感知与解构之分。其实不仅是小学时期,中学、大学甚至成年后的阅读亦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别呢?起初从教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课文,无论何种类型,始终不产生兴趣;一些学生有分别的产生兴趣;更多的学生对于读本或课外读物兴趣更高。后来我慢慢意识到,阅读教学必须分清作为课程的阅读和作为教学的阅读。作为课程的阅读,包括教材的课文、读本的文章或书本概要,更多是规律性的,意在循序渐进地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甚至是让他们对于文字、文学产生初步的认识。教师和学生都是这种规律性阅读中的主体,教师必须引导着学生去深度阅读,共同参与阅读的过程。

作为教学的阅读则不尽然,它立足于学生在知识之外视野如何打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里涵盖的范畴非常广,学生自身感兴趣的文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推荐的文本都属其中,更多是开放性的。如曾经我向学生推荐了《苏菲的世界》一书,它既是讲述小女孩苏菲成长故事的小说,也是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启蒙读本。部分学生看了这本书,一些学生对苏菲成长的故事很感兴趣,并从中产生了些许共鸣,甚至自己也开始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写下自己的故事;也有一些学生发现了书中的哲学命题,数学与科学、世界从何而来一类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开始思考和发现,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感兴趣,这是阅读的本然之意;因这本书对其他问题产生兴趣,这是阅读带来的可能。无论怎样,都是阅读对于他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产生的影响。

三、阅读之主体——作者与观众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让他们成为各类文本的观众。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逐渐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作者与观众应该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站在作者的立场上阅读。很多课文,特别是古诗文,学生能够理解其文本内涵,但不一定能有所感触,结果便是如过眼云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作者,去深入挖掘作者的成长故事和作者创作之时的生活境遇,创造情景,提炼语言,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作者,以一种同理心去阅读和理解,而不应把重点完全放在文本之上。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同样的作品,同样的知识背景,学生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理解,这源于他们自己生活和理解角度的差异。让学生讲述作品,或谈他们对于作品的细致理解,一方面是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群体阅读的环境下,在他们的讲述中,学生自己既是观众,也成为了作者,思维产生碰撞,激发出更多想象和思考,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自发地展开,正是我们想要实现的效果。第三,阅读自己的作品。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后阅读自己的写作,回味自己写作时的想法,思考自己在写下某一句、某一段时的情感背景。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渐领会如何才是真实表达,长期以来学生慢慢就会明白在阅读其他文本时怎样去感受作者意图,让文本更加鲜活,观众和作者的情感真正联系到一起。

四、阅读之反思——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

这里主要谈两方面问题。第一,阅读是否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第二,把阅读作为教育方式并为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是非定向性的。第一个问题,关于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个人认为认识这一问题必须考虑两点。其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是培养学生识字并对文字、文本甚至文学产生初步认识,让学生有阅读文本的基本习惯和方法,通过教材文本和其他接触到的文本,去重新认识生活、产生思考。其二,阅读材料在小学阶段同学生接触的方式,前文已谈到,小学生的阅读已经既有规律性文本,也有开放性文本。这两类文本在课堂中和课外对学生感知、思维、理解能力产生的影响,也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此外,教学中无论识字、诵读还是写作,本质上都是阅读或阅读的作用形式。因此,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将阅读作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第二个问题,所谓“非定向性”,指的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模式。我们总在强调,要打开学生思维,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在阅读教学中,却总习惯性地让学生接受教师对于文本的分析。诚然,学生因其理解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领会文本本意,但作为教师要思考的,不应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文本,而恰恰应是思考学生为何会产生他们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身处地去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问题的角度,这样才能更合理的区分出适合感悟或解构的文本,区分出适合课堂或教学的文本。

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阅读的本质,将阅读从以前的定式思维中解放出来,让它自然地发挥作用,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绵阳市实验小学高洪英)

新闻推荐

绵阳美景醉游人 外地游客流连忘返

游客拍照本报讯(记者李锦辉文/图)近几年,不少外地游客都将绵阳作为旅游休闲的目的地。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绵阳靓丽多彩的美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来到绵阳,游客们最喜欢登临越王楼,在这里赏美景、...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切切寻望书山路 不觉清渠源处泉 ——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