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绵阳绵阳))科技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科技城跨境电商产业园
汽车生产线
幸福美丽高新区幸福美丽高新区
军工与科技,是绵阳引以为豪、最具辨识度的两大标签。作为科技城建设“主战场”的绵阳高新区,更是把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培育了一大批军民融合重点企业,转化了一大批军民融合科技成果,通过军民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和国防建设共促共进。去年,全区实现军民融合产业产值787.9亿元,总量占据全市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半壁江山”。
得益于构建全链条军民融合服务体系,实施“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一个西部军民融合发展高地正在绵阳高新区崛起。下一步高新区将以打造1000亿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光电产业园”“中电科磁性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为重点,不断壮大发展京东方、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四川三阳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公司等一批“后备军”,为绵阳早日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先行市和军民融合示范市发挥积极作用。
A·
打通关键路径
构建全链条军民融合服务新体系
随着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密集叠加,军民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如何构建全链条军民融合服务体系,打通军民融合路径,把军民融合的关键因素激发出来,绵阳高新区围绕政策、技术、人才、渠道、资金、资源、项目、产品、产业等要素,充分发挥绵阳科技城的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军民融合模式和体制,促进军地、院地对接合作,加速推进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同时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了涵盖载体、平台、资金、技术、人才、国际化等方面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军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遵循市场规律,围绕军品科研生产和工业转型升级,统筹优势产业领域各种创新资源。
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借助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等国防科研院所重大专项和军民两用技术,拓展军民融合范围,重点培育重点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3D技术、磁性材料等产业。
建立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支持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在高新区设立军民融合支行,探索军方采购合同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业务,探索建立国家投资、地方投资、民间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军民融合投融资机制。
今年高新区成功组建了规模达10亿元的两支基金,实现融资14.7亿元,较去年增长182%,帮助四川永年等军民融合企业渡过融资难关。目前,该企业军工产品已进入“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并与6家兵装单位签订了研发生产合同。
同时,区内已建有较为完备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体系,总孵化面积超过20万平米,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41家。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中物院合作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区内拥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区域博士后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企业51家。
B·
拓展创新空间
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绵阳是国家国防军工重镇,境内聚集了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国防军工企业。为了实现国防军工科研成果向民用领域有效转移,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992年国务院批准绵阳高新区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区以来,高新区始终把肩负的国家使命和地方任务有机统一,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和自主创新,在实现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道路上,高新区作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核心启动区和产业集聚区,砥砺前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发展成就。
集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以“高端引领、军民统筹、优化集聚、重点带动”为原则,不断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目前,高新区正全力发展以四川长虹、四川九洲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中国重汽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以西磁磁电为代表的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强化与中物院、九所、九洲等大院、大所、大企业的对接,积极推进九洲军民融合产业园、磁性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促进军民融合产业集聚集中集群发展。
目前全区军民融合企业45家,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占全区总规模超过80%。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产业园,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对产业园建设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发展定位、基地构架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全面开展了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供给等工作。目前军民融合产业园骨架道路和区间道路已建成10多公里,水、电、气、通讯网路等已全线贯通。
拓展军民融合发展空间。争当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排头兵,强力推进科技城军民融合集中发展区建设。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启动地已初具规模,区内道路及配套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毕,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可靠的载体。区内修建有环境一流的标准工业厂房20余万平方米,为企业的快速入驻提供了保障,对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保障服务,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营造良好环境。
C·
建设四大高地
为军民融合探索插上腾飞的翅膀
绵阳长期积累的雄厚国防军工技术,为高新区军民融合探索插上了起飞的翅膀,依托区域内大批骨干军工企业,高新区初步探索出“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和特色园区建设”、“逐步形成重要产业聚集高地”、“打造军民融合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建成军民融合的高技术园区”等四种高地建设模式,成为驱动高新区军民融合腾飞的新动能。
如何化优势为效益,使军民融合产业成为高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高新区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和特色园区建设,通过推进企业倍增、产业倍增,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亿元,工业总产值1092亿元,完成出口创汇8亿美元,经济总量占到了科技城的40%,对绵阳科技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是全省重点培育的3个2000亿元园区之一。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成为军民融合重要产业聚集地。经过25年的发展,高新区形成了以长虹、九洲、艾默生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国重汽、新晨动力、川汽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及以金发科技、西磁磁电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使高新区成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了先进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综合管理体系。建有国家级研发和科技成果孵化机构25家,博士后工作站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个。专利申请量占科技城申请总量近一半。打造了科技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和跨境电商产业园,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全国“十佳电子商务园区”。
以军转民为特色,初步建成了军民融合的高技术园区。高新区多年来探索创新,吸引了中物院、二九基地、中电科九所、58所、中科院微电子所等一批大院大所的项目进区发展;集聚了京东方、长虹、九洲、灵通电讯等一批军民融合企业抱团发展;建立了京东方军民融合产业园、九洲军民融合产业园、长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区。2016年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达800亿元。
D·
抢抓战略机遇
力争建设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十三五”期间,绵阳高新区正面临着实现发展新跨越的一系列战略机遇:军民融合升格为国家战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省市全创战略布局,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加快建设。作为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核心区,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推动科技城建设新突破,实现建设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高新区在全国及成德绵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思考和谋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坚持产业发展为核心、创新驱动为动力、军民融合为特色、开放合作为引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力争加快建成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一是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京东方光电显示产业园、长虹军民融合智慧制造产业园、中电科磁性材料产业园、九洲军民融合产业园、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迈上5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440亿元,成为绵阳经济发展排头兵。
二是打造改革创新引领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成10个公共技术平台,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科技金融结合,打造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组建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军民融合等4支基金,区财政出资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0亿元,为企业提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股权投资、上市等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不断完善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做大做强载体和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建设绵阳改革创新引领区,建设西部具有影响力的知识创造和技术服务示范园区。
三是打造对外开放示范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突出“招新引优、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推动本地企业与国际资本的互动,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化开放合作,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源,成链条、成规模引进一批具备高端技术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交流合作区。
四是打造产城融合先行区。围绕产业发展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优化空间布局,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互动,努力将58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新区打造成国家级光电特色小镇,着力提升园区配套和综合功能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成为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先进的示范区和绵阳城市新中心。
五是打造共享发展幸福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和谐生态”社会事业推进计划,大力实施保障惠民工程、文教兴民工程、食卫便民工程、和谐法治工程,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成为“幸福美丽高新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锦辉)“木龙河变清澈了,环境也优美了很多。”昨(6)日,说起木龙河整治,市民张德军满意地说。自木龙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绵阳市始终坚持以“一年变样、两年变清、三年变美”为...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