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全市法院从8月29日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执行大会战”专项行动,此次行动统筹法院、公安、检察院等政法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针对长期未结案件、涉民生案件、涉金融债权案件等进行集中解决,为法治绵阳、诚信绵阳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图为行动中执行人员将一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老赖”带走。(本报记者郑金容摄)
本报讯(记者郑金容)近年来,随着“拒执入刑”、公开曝光“老赖”的力度大增,“老赖”俨然成了过街老鼠。尽管如此,但执行难的情况依然客观存在,如何让每一位获得裁判的申请人得到应有的赔偿,不让公平正义的阳光在“最后一公里”失色失温?去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按照省法院关于“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部署,直面挑战,多措并举,案件执结率显著提高,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要不是法院强制性曝光‘老赖\’行为,我的赔偿费还不晓得啥时候才能拿到手哦!”去年,何某在蒋某承包的工地上意外受伤,游仙区法院判处蒋某赔偿何某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费用共计6万元,并规定2016年12月30日前全部赔付何某。判决生效后,蒋某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所规定的赔付义务,今年初何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将蒋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蒋某迫于舆论压力主动到游仙区法院履行赔偿义务,何某拿到了所有赔偿款。
据了解,对执行过程中的“老赖”行为,绵阳市法院通过地方报刊、电视、城管曝光台等多渠道、多平台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让“老赖”寸步难行、无处藏身。
除公开曝光“老赖”名单外,去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按照最高法、省高院关于“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法院主力军作用,强化执行措施。市中院率先在全省实现对执行难问题“查”“控”自动化、一体化,提高了执行效率;江油法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执行”平台,实现智能指挥、移动办案、阳光执行等多项功能;游仙区法院利用报刊、电视对“老赖”进行公开曝光;平武、高新区等法院将解决执行难各项任务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领导和承办人,有效地解决了执行难问题。
据统计,去年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0607件,执结18146件,今年1-6月,全市法院办理执行案件15420件,执结案件7900件,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法律的权威与公信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郭文丹)科博会即将拉开帷幕,在高新区的推动促进下,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入驻企业——绵阳黑子科技,成为本届科博会720度全景VR/AR系统项目服务商,致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绵阳智慧科博会,为绵阳智...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