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仁平袁翔 韦博
今年1-6月,绵阳科创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增速位居全市县(市区)第一。
在科技创新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军转民科技园”的绵阳科创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创区成为“创新驱动的引擎,军民融合的窗口”的新要求,以“科教并举、军地互动、产城相融,打造科技城中央创新产业园区”为发展思路,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搭建孵化载体> > >
●投入20余亿元建成科技城创新中心等20余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
近年来,科创区已投入20余亿元建成科技城创新中心等20余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打造了1716创业工场、“同心”孵化器、绵阳互联网联盟、蜂创等10家孵化器,建立起了康超、科发长泰等标准厂房模式的“加速器”。
“1716创业工场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平台。”绵阳微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涛深有感触地说,自入驻以来,创业工场先后向公司投资近20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和增加科技人员。目前,公司研发的国内技术领先的防伪溯源移动营销电商系统——“正品卫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截至目前,科创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累计超过1500家;已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家、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区内已有6家企业完成资本市场的上市。
在集聚与集群发展中,园区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去年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8.2%。园区仅去年就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9家,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175亿元。
注重政策激励> > >
●设立年预算不低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从项目孵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发展、科技金融等方面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自2013年起,科创区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为落户科创区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十个有”的创新创业支持。
绵阳魔法师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是科创区一家帮助传统企业向互联网技术转型的电商企业,在企业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时却为企业名称犯了愁。因为按照企业名称核准规定,“电子商务”和“服务”属于两个行业,原则上无法注册。“电子商务服务是新的行业,考虑到科创区是我市的主要创新发展区,我们就跟市工商局协调申请,最终同意让他们的公司注册。”科创区工商分局注册登记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科创区根据非禁即入的原则,让1200多位创业者成功注册了公司。”
此外,园区还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与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调整科创区各类技术(研究)中心及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奖励标准的通知》等,特别是近期出台的《科创区对外开放合作的十项优惠政策(试行)》《关于激励企业成长的八项优惠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从企业引进和发展两个层面,涵盖行业、人才和税收等多个维度给予企业政策优惠、扶持与奖励。
培育产业平台> > >
●联袂国内外科研机构、社会资本、重点企业等,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助推各类创业主体放飞梦想
近年来,科创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利用长虹网络、九洲光电等龙头企业资源,紧密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社会资本、重点企业等,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平台。
4月6日,由科创区主办、四川昊伶军合咨询认证中心承办的军民融合企业国军标体系认证培训会在创新中心二期举行。培训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研究所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汪雪霏围绕军民融合企业国军标体系认证,引导更多企业进入军民融合领域,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做大做强。同时,科创区还将与国内知名军民融合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建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围绕军民融合发展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加速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重大仪器设备共享。
“聚智聚智聚人才,创新创业创未来”。去年,依托“微服驿站”服务平台共计完成用户注册近2000家,开设店铺600余户,入驻投融资机构34家。通过与社会资本对接,落实各类社会资本投资2600余万元。全年共为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02场。园区正加速成为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诞生和成长壮大的主要集聚地。
新闻推荐
日前,记者在科创园一家水处理设备企业看到,该厂生产的净水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介绍,这些设备正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等多个领域,为净化水环境质量提供技术保障。这是绵阳市环保产业领域的一个缩...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