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李良钰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颜 超 绵阳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庆龙 德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升元 德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局长□本报记者 朱雪黎 袁婧 张明海 邹俊川
四川省被列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赋予四川最重大的改革试验任务,也是四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央明确要求四川依托成德绵地区,围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先行先试,今年内就要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协同创新军民融合,成德绵如何率先作为?如何发挥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作用,引领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本报记者为此对话了三地相关部门负责人。
作为协同创新共同体,三地有哪些可以互补共享的优势资源?
杨庆龙:成德绵三市在军民融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互补共赢优势。成都侧重军工研发生产,拥有成飞、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等一批重大军工企业院所。绵阳侧重核心科技攻关与技术转化,拥有九院、九洲集团等军工企业院所,且军品技术民用转化、军用电子装备生产等方面在全国举足轻重。德阳侧重制造配套和军民两用,拥有雄厚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
李良钰:在成德绵协同创新中,成都优势明显,应该发挥引领作用,比如成都的创新创业资源优势可以三地共享,将科技服务平台辐射德阳、绵阳,为两地的企业提供服务。去年11月底,成都科创通广汉分中心就开始正式运营;成都的创新品牌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菁蓉汇等平台,绵阳的科博会等平台,也可以三地共用。其次,创新创业要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这方面成都走在全省前列,完全可以更好地辐射服务成德绵地区。此外,三地的协同创新已有很多基础和探索。比如东方电气、二重等将总部经济放在成都,生产基地放在德阳,这就充分结合了成都和德阳两地的优势。成都的企业也可以沿用这种模式,在德阳和绵阳两地铺展开。
何升元:德阳可以发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动寻求与成都、绵阳大型军工企业合作,重点参与涉及重型装备领域的军用技术民用转化。
三地协同创新,需要突破哪些机制体制障碍?
李良钰:成德绵协同创新,关键还是要打通两个通道建设:一个是政产学研通道,进一步激发成德绵地区高校院所的活力,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另一个是军民融合的通道建设,要更大程度在政策和实践上激发“军转民”和“民参军”的积极性。
颜超:应该建立三地协同创新统筹推进机制,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推动三地协同创新、协同发展,促进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共用。建议由省委、省政府主导,成德绵三地参加,联合搭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协作平台”,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三地互动交流,定期研究推进改革试验中的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区域协同创新重大事项。
此外我们建议建立三地协同创新政策共通共用机制。推进绵阳科技城享受的中关村政策、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4”政策、天府新区享受的系列政策在三地共通共用。同时建立三地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一批区域技术创新联盟、研发中心、孵化基地,开展区域性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为优化产业布局,三地应该围绕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明确各自产业定位及发展重点,主动配套和对接,突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新闻推荐
兑现民生承诺:既要保量,更要保质□夏丽莎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诚信被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一代中国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相对于个人而言,政府的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