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游仙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游仙3000余名教育工作者砥砺前行,负重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1年3726人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绵中、南山上线率达20%,国家级重点中学上线率达52%,富乐实验中学蝉联绵阳市同类学校升学人数第一名,创造了“九连冠”的奇迹。
全区拥有省市优秀校长 (含十佳校长)15人,省、市、区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00余人……
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游仙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轨迹。
2011年底,游仙已创建市级示范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学校20余所。“祖国万岁”歌咏比赛、全国龙腾狮跃活动等荣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5项表彰,参加国家、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体育艺术等竞赛获金银奖1300余人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年荣获市区目标考核表彰65项,教育质量连续3年创游仙建区以来历史新高,教育体育工作连续5年蝉联绵阳市综合目标考核特等奖。
勤劳睿智、敢想敢闯的游仙教育人没有停下奋进的步伐。区教体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紧密围绕区委提出的“实施跨越发展、建设富乐游仙”的工作重心,喊响了打造游仙教育生态绿洲的口号,推进游仙教育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抓师资 强素质
优者从教,奠定强教基础。
游仙区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新进入游仙教育系统必须通过全区统一公开考试。“游仙拥有广阔的舞台,美好的前景,我们自然愿意来!”越来越多的在外学子纷纷回到家乡,越来越多的外区教师选择游仙。近三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7人,给全区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充电”“结对”,充足师资能量。全区“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积极开展教师队伍培训。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制度,继续加强农村支教工作,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制度;建立“校对校”、“师对师”的城镇对口支援农村教育和教研帮扶制度,稳定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游仙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尚德修身,锻造崇高师魂。游仙建立师德档案,树立师德典型,定期开展评优表彰活动。近年来,全区涌现出李筱梅、罗小敏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凤凰乡即将退休的曹维庭老师,二十年如一日扎根贫困偏远的库区,坚守清贫,历尽磨难,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冒着生命危险勇救落水同乡被当地传为佳话……
抓教改 提质量
游仙教育认真践行 “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张内力,以创新注活力,以特色显魅力”的工作思路,逐步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了从局到校,从校到师,从师到生;从布置到实施、从督导到反馈、从检查到评价的严密的课改管理网络。创新研训“六个模式”:
——“三级”联动模式。充分发挥区级教师研训机构的管理、研究、指导、服务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作用,片区督导组的协调、传递、督促、检查作用和学校的校本研训、组织实施、精细管理作用,形成了区、片、校三级研训网络。
——学带引领模式。坚持名优、骨干教师“培养与使用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建立起了研训者、特级教师、名优教师、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相互之间的对话、交流、研讨机制,形成了专业协作共同体,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牵动模式。坚持“以科研铸教育品质,以科研创教育特色”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工作要求,基于实践,聚焦课堂,着力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和学校中的倾向性问题。全区现有立项省、市级各类32个。
——网络研训模式。构建了上挂全国、省、市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大专院校、市教师培训中心、市教科所、市电教馆,下联中小学校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广泛拓展中小学教师研训渠道。近年来,先后开展远程非学历等培训5000余人次,
——校本研修模式。充分发挥富乐中学、富乐小学、剑南路小学等12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结对帮扶、跟班听与教、同上一节课等形式,为教师搭建交流、对话、协作、互动的平台。相继编印了《蒙学必读》、《名著导读》、《美文欣赏》等各具特色的校本教材。
——案例反思模式。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的方式,通过优秀案例、优秀课件、优秀反思的评选,促进每位教师既研究自己,又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在实践中快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近年来,游仙基础教育连创新高,高职教育发展良好,新课程改革迎来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又一个“春天”。
抓德育 浓氛围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游仙区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将感恩教育和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到校本课程建设上,落实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并形成了感恩教育和“学经典,诵经典”的教育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多所学校在省、市“中华经典诵读”和“感恩奋进”系列比赛活动中斩获头魁,成绩优异。
富乐实验小学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脉搏,把“君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全面开展“君子文化”教育,倾力塑造师生的君子人格,迅速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和档次;七一剑南路小学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模式,通过校园网站呈现德育各项工作,为师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并接受家长的监督评价和社区的考核,架设起了“家庭引导、社区熏陶、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网络立体德育;游仙慈济中学以“慈”抓人文熏陶,以“慧”抓质量提升,通过“慈慧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成为了游仙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窗口学校。
全区艺体教育乘着强劲的素质教育之风已经制度化、常态化,并不断结出丰硕的成果,基本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良好格局。当前,通过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形成“校风优、师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学校形象已成为全区学校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全区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张林 记者 李正强)
(下转10版)
新闻推荐
“百城千店、万人抢购”。为感谢广大新老客户对东鹏洁具品牌的厚爱,在此时尚美家建材城开业3周年店庆活动之际,全场产品部分3折起,更有限量产品等你来抢。活动一.豪华连体座便器W0861原价:2388...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