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的猕猴桃产业园里果树开始挂果了,需要及时指导农户进行‘疏果\’,不能光要产量,不要品质”、“一、二社的梨园正在对果子进行套袋,我这几天要多到果园里去,帮着传授技术”、“天气热了,六社的草鸡养殖病害防治是最主要的”……近段时间,游仙区东林乡团树村产业党支部办公室里分外“热闹”,村上7名产业党支部成员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聚一聚”,汇总村上特色产业发展信息,梳理田间地头需要注意的事宜,商讨各家农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对于团树村这个产业党支部,在当地许多农户口中,有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产业党支部是个宝,生产致富离不了,田间地里有啥事,快把七位党员找。
自绵阳市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游仙区东林乡创新思维,把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树立起“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把党员凝聚在产业发展上,另一方面把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在产业上,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党支部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
“通过把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再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从而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的双促进是我们的初衷。”东林乡党委书记孟林告诉记者,为切实开展好当地的基层党建工作,东林乡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团树村成立的“产业党支部”就是一个真实写照。
为把更多的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东林乡以团树村作为试点,率先成立了“团树村产业党支部”,通过评比,在团树村当地推荐出了7名党员干部,进入到“产业党支部”内任职。记者了解到,虽然同是党员,但这7名党员干部却是各有“神通”,圆黄梨种植好手蒋崇伦,他率先种植的圆黄梨在市场卖得非常火热;猕猴桃种植大户王邦祥,是村上种植猕猴桃的第一人;草鸡养殖专家陈广,自家养殖场生产的“土鸡蛋”已成为当地特色品牌商品……“伴随着这些既有专业技术,又有经验的党员进入到产业党支部,一方面可以把党建工作开展得更加具体,把党的指导思想用于实践之中;另一方,也能够发挥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党员带头等方法,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建设。所以,我们打算将这种方式在全乡进行推广。”孟林说。
产业党支部发力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走进团树村产业党支部办公室,挂在墙上的一幅“产业发展地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花花绿绿的地图上,划分出了“八大特色产业区域”,每个区域上画着一面精致的党旗。“每个特色产业由一到两名党员负责,从产前的市场供求信息,到产中的技术指导,再到产后的市场对接,每名党员都要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产业党支部成员王邦祥说道。
在团树村六社村民赵繁双家的猕猴桃园里,赵繁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光是试产期,两亩猕猴桃就能多增加2000元的收入。3年以后的盛果期,每亩的收入可接近一万,以后的日子,更加有奔头了!”
产业党支部成立后,支部里的党员开始发力,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从推进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发挥产业党组织的作用,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开办家禽养殖场,推广绿色生态水产……在这批党员的带领下,团树村已发展起了优质梨、猕猴桃、葡萄、草鸡、樱桃等特色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记者获悉,目前,在产业党支部的引领下,全村已发展优质梨500多亩,水稻制种150亩,猕猴桃150亩,林下土鸡5000只,做大了特色产业,带动了群众致富。
党建凝聚力量,党员带动产业,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的团树村,三月梨花开、五月枇杷黄、七月梨儿采、九月猕猴桃、常年土鸡跑、四季可垂钓,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树起了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本报记者任远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省工商系统创先争优暨争创“三满意”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报告会日前在绵阳长虹技术中心演播厅举行。5位演讲者的真情讲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400余名绵阳工商干部和企业代表。据介绍,在...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