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球盖菇,保温保湿是关键……”5月13日下午,在石洞乡爱民村一户农家蘑菇园子旁,二十多位农民正聚精会神的聆听种菇的经验。蹲在园子中间的讲解者正是亩产万元的致富能手刘本福,前来取经的听众是关帝镇龙坝村的养蚕户。
都是养蚕户,何以学种菇?取经带队的龙坝村村主任李全斌告诉记者,“刘老师光养蚕,一亩地收入就是四、五千,再加上他用桑枝种菇,在桑树休眠期间种蔬菜,一亩地收入随便都在一万元以上。”原来,山地里的多种经营成就老刘的亩产万元。也正是这个原因,像龙坝村这样的“取经团”已经是老刘家的常客了。“我从80年就开始种桑养蚕了。”坐在田坎上,老刘向记者讲起了他的致富经历。2002年,在绵阳天虹丝绸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他成为供育户,不仅养大蚕,还养小蚕,收入是普通养蚕户的两倍,前几年达到了亩产4000元。“去年是个丰收年,我自己土地加上承包私人土地共8亩全部种桑,全年收入近9万元,靠的就是增加了种菇的项目。”老刘从园子里拔出一枚大蘑菇说道,“这是刚刚试验成功的大球盖菇,市场价12元一斤,其生长原料主要就是桑枝屑。”
老刘又带领着记者参观了他种菇的三间大屋子。原本是夏季养蚕用的大屋子里,堆砌着一排排1米高的桑枝基料墙,一团团肥实的平菇装点其中。据老刘讲,去年公司免费为他提供了桑枝粉碎机、拌料机、装袋机等机械设备和种菇技术,帮助他用桑枝作主料,种植平菇、香菇、杏包菇等,亩产实现翻番。公司还指导他宽窄行栽桑,在冬春季节还可以间种蔬菜增收。“这样种下来,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一亩地纯利润8000元以上是没有问题了。”算起投入产出账,老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当谈及今年的打算时,老刘早已成竹在胸,“今年准备把种桑面积扩大到10亩,除了养蚕,种菇5万袋,1万袋作鲜销,其它的考虑作深加工;另外根据公司的指导,我将用半亩地增加果桑项目,用于水果销售或酿酒……” (洪刚)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18)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爱在家庭”公益项目走进涪城区青义小学,上千名学生和家长分别听取了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大型公益讲座。此次活动由市妇联与市教体局协办。现场,来自北京的...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