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绵阳,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在绵阳城区,公园里、绿荫下、河岸旁、广场上,伴着悦耳的旋律、轻快的舞步、浓郁的墨香、轻松的笑容,文化芳香四处弥漫。在绵阳的乡村,农家书屋、坝坝电影,舞狮子、耍龙灯,男女老少,欢乐无限……绵州大地,百姓和乐,处处红火。这一个个“舞台”,都是绵阳市加大文化投入,给基层群众免费搭建起来的。
文化投入不断加大
普通大众走进艺术展厅
“请大家注意音乐节拍,跟着我一起做这个动作……”昨(26)日早晨,65岁的城厢社区居民刘桂珍像往常一样来到绵阳城区文化广场,来不及向领队打招呼就加入到了队伍中。刘桂珍已经在文化广场坚持晨练6年了,与广场上的业余舞蹈队都很熟。几年时间下来,她不仅学会了民族舞,还学会了交谊舞。
近5年来,随着绵阳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像刘桂珍一样,享受到了文艺带来的乐趣。每个周六上午9时,警钟街小学学生魏宝怡都会准时走进绵阳市文化馆文艺培训中心,接受少儿合唱培训。作为绵阳市少儿合唱团的成员之一,今年9岁的魏宝怡享受的是绵阳市文化馆推出的免费开放项目。像魏宝怡一样,享受绵阳市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绵阳市民目前已经超过10万人次。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绵阳市图书馆总要吸引大批读者。69岁的刘福生老人是图书馆的常客,每周都有两三天“泡”在这里。老人说,免费在这里阅读书籍,让退休生活很充实。目前,绵阳市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已达到60万册,是“5·12”特大地震前的两倍。在绵阳美术馆,长期举办的家居艺术陈列展同样吸引了普通市民的关注。这个把艺术与家居生活有机结合的展览,让昔日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在保证绵阳美术馆长期有效免费开放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普通大众走进了艺术展厅。
在绵阳,“三馆”免费开放,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文化与艺术的乐趣。
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艺术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大爷看书不眨眼,太婆抱了一本学习英语的词典,古德尔、古德尔,维尔康绵阳维尔康涪城……”表演这个说唱节目的,是涪城区南山街道御营二社区居民。在每天早晚的茶余饭后,这个社区的坝坝广场都特别热闹,由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红歌队、腰鼓队、乐器队、舞蹈队、秧歌队在此争奇斗艳,俨然一个民间艺术小盛会。从五一广场到火炬广场,从人民公园到西山公园,从社区到乡村,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场地触角不断延伸,唱歌、跳舞、打太极拳、扭秧歌、下棋……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热烈,文化艺术已经渗透到绵阳的每一个角落。
每周一到周日,一支支民间文艺队伍走进绵阳市文化馆文艺培训中心,在这里享受专家的免费指导,开展文艺培训和排练;在高新区绵阳市文化馆大院,每天都会有群众自发表演文艺节目;在绵阳城区铁牛广场,不断举行的广场文艺演出,成为普通市民的文化乐园……
大力搭建文化舞台
让更多市民参与文化活动
进一步搞好社区和农村的基础性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是市民关心的群众文化热点问题。“建立社区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对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建设一批供群众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大幅度提高社区公益性文化设施的覆盖率。”滨江社区居民刘福贵建议,社区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大力推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我认为传统文化的积累可以给城市发展带来深厚的文化底蕴。”退休职工王长晋认为,绵阳的文化不仅需要突破创新,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非常必要的。“不断推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着力打造《大北川》这样的绵阳特色文化品牌,可以不断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艺工作者廖先生认为,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仅能极大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增强绵阳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本报记者 安峥)
新闻推荐
绵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绵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2012年4月26日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绵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支卫平所作的《绵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