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毅
■报告原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倍增计划”,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效益和规模。加快推进“2+4”特色优势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配套、集群发展,力争其产值突破2000亿元。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成长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以上。
■焦点
实施“三个倍增计划”,对于推动绵阳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年是绵阳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年。站在崭新的发展起点上,绵阳市如何通过实施“三个倍增计划”,实现“再造一个工业绵阳”的目标?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围绕这一话题纷纷建言献策。
■代表热议
稳定增势 确保地位不动摇
毛一兵代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2年GDP要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成长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以上,力争“2+4”特色优势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这些数字,为我们指明了今年绵阳工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推进“三个倍增计划”,使绵阳工业经济的主导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确保绵阳工业刚跨进的“千亿俱乐部”地位不动摇。
赖俊代表:只有狠抓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倍增计划”,才能把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去年,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分别完成产值685、120、75和50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虹重登川企百强榜首,新华成功迈上50亿元台阶。从全市层面来看,下一步绵阳市还要继续重视规模以上和亿元企业高位发展;同时,要将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纳入全市工业经济综合规划体系之中,不断提升其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薛凯代表:目前,绵阳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5%。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绵阳县域经济表现也格外抢眼,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76.62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半壁江山。绵阳市还要继续推进实施“三个倍增计划”,推广打破多年工业“强市弱县”的好模式好方法,推动绵阳工业经济整体实现跨越。
科学统筹 提升整体竞争力
王黎代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个倍增计划”,重点打造和推进企业纵向延伸、产业横向配套、园区集群发展。要进一步统筹思路,积极推进“三化”联动,突出重点,找准自己的方向。绵阳市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还要客观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夯实基础,优化区位条件,明确方向定位,完善结构框架,促进各县市区企业科学统筹、产业互补促进、园区和谐发展。
丁湘代表:长期以来,绵阳工业一直未摆脱总量不大、质量不优、效益不高的瓶颈,我们的突破点必须放在做深做透“企业―产业―园区”这篇大文章上,实施优势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倍增计划”,进一步打通工业发展的“任督二脉”,促使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再次催生出一批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拳头产品。
瞿永安代表:绵阳市要大力实施“三个倍增计划”,显著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培育,支撑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带动园区快速发展。此外,要全力推动重点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让更多的园区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创新机制 抢夺发展制高点
谢国繁代表:目前,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龙头的长虹和九洲正抢抓“三网融合”产业机遇,夺取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总规模超过2000多亿元的“三网融合”项目已经储备完毕。今年,绵阳市要继续大力实施“三个倍增计划”,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找准“规划项目产业投资攻坚年”、“开放合作突破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扩大增量,努力做大总量。拓展增值业务和网络服务业,在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大胆尝试,掌握关键技术,并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
桂秀琼代表:推进“三个倍增计划”,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要根据生产规模和社会综合效益,推动各县市区产业、企业、园区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严防过度同质化现象出现。对产业、企业、园区要制定切实可行和易于操作的管理考核体制机制,分阶段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
新闻推荐
绵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2012年4月26日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绵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仁富所作的《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认为: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绵阳市委领导下,依法履职、扎实...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