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四合院。
儒林寺是彰明镇上的历史文化建筑。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文/图
在江油市彰明镇东街小学旁,有座古旧四合院瓦房,古色古香很有年代感。听居民讲,这可能是二百多年前的“青莲书院”旧址。不远处的北街有座文物保护单位“彰明文庙”,里面躺着两年前出土的清代“书院佃户租谷租钱”石碑。在彰明正街上,建有一座“儒林寺”,相传是历代彰明人为祭祀诗仙李白而建。
彰明镇作为过去古彰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保存有很多特色鲜明的李白文化符号。去年底,彰明镇的这几条老街还被评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
壹 东街四合院,探源李白文化
彰明东街上的小学校是近几年才修建的,旁边紧挨着古旧的四合院。这幢四合院位于东街65号,透过铁栅栏,可见院子有两进,小巧玲珑,很有格调,因无人居住,院内杂草丛生,显得荒凉。“我小时在这四合院里读过书。”当地居民李菊英说,这个院子已属私人所有,但这些年没见人住进来。
走进彰明小学校园里,四合院后面的两层小木楼映入眼帘,与清同治《彰明县志》手绘城池图中标注的“青莲书院”位置、外貌相吻合。清乾隆《彰明志略·卷十艺文志》中收录有一篇胡整撰的《新建青莲书院记》,上面简介了修建青莲书院的过程。青莲书院在当时既是学校,又是祠庙,每岁都会举行祭祀活动。那时,人们亦称青莲书院为太白祠。在嘉庆和道光年间,两任彰明知县对青莲书院又进行过增修和扩建。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废科举建学堂,青莲书院又改名为彰明高等小学堂,1950年后再次更名为彰明小学。
彰明县初建制于晋武帝泰始年间,县治设于青莲镇,而后于西魏废帝二年迁至现彰明,后经宋、元、明、清,虽屡有兴废变革,“彰明”县名一直沿用到1958年与江油县合并为止。彰明在1958年跟江油合并之前,当时的李白故居青莲归其管辖。自清代以来,辖区内只有一所书院,那就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彰明知县胡整修建的青莲书院。
江油市文史专家刘术云说,彰明县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这可以从流传下来的清代编修的《彰明县志》中找到佐证。宋元符二年(1099年),彰明县令杨天惠所撰的《彰明逸事》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记录彰明的文字资料,里面收录了李白的传说故事和附子的产销、栽培技术和加工方法。《彰明县志》里也记载了很多有关李白在家乡的活动。国家一级文物——北宋“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碑,刻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为研究李白出生在江油提供了重要资料。此碑原立彰明,现置李白纪念馆内,是“镇馆之宝”。
彰明地下、地面文物十分丰富,如宋代的李白醉酒石雕墨洗,左边为一酒坛状藏水器,右为“李白醉酒”半卧状,人物造型生动。这是1983年6月,一位农民在彰明镇修沼气池时挖出,当时共出土文物179件。传说李白年轻时,曾被招募做过彰明县小吏,并有他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谢令妻》流传于世:“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
离开东街,来到北街,远远就听到了朗朗读书声传来,循声而去,就走进了彰明中学校园里。“5·12”地震后,在海内外社会各界爱心援助下,当地重建了彰明中学,占地近80亩,校园宽敞大气,设施十分完善。
与学校大操场正对着的长方形砖瓦房是“彰明文庙”,为江油市于2013年公布的县级文保单位。“彰明文庙”建于1888年,砖墙上印有题记“大清光绪十四年”。现仅存第三殿,汉制滑动廊柱式砖木结构的青瓦房,过去除供奉孔子外,也供奉颜渊、曾参、子思、孟子等儒家先贤。走进文庙,地上有块石碑,上面刻着“书院佃户租谷租钱”的字样。彰明中学校长林文辉说,2019年春季开学时,师生们在大扫除时发现了这块长1.88米、宽1.02米、厚0.14米的石碑,从碑文看,是一块年代已很久远的古碑。碑额上,从右往左镌刻着拳头一样粗的繁体字“书院佃户租谷租钱”。碑文所记的内容,大抵是佃户名字,所租田亩的位置、大小,需向书院交纳租谷多少,银两多少,佃户有二三十人。文史专家认为,这块书院石碑距今约260年。
贰 古街深巷中,文脉渊源流淌
漫步彰明镇,古镇巷陌深深,水渠很长,水流还急,实属少见。“彰明镇地处江彰平原上的涪江东岸,为涪(江)、南(河)二水合抱,过去水灾不少。”据介绍,旧时为防水患而建的城隍庙位于彰明西街,2017年12月,彰明城隍庙、影剧院、护城河、古城墙被划定为江油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清同治《彰明县志》上记载,“城隍庙,县西街,道光十二年邑侯达衡重建,咸丰八年士民新建两厢。”如今的城隍庙在彰明镇西街23号,与敬老院相邻,对面是影剧院,虽临街,但显得促狭。过去的城隍庙有三重殿宇,建有戏楼。清末年在城隍庙开会,一次可容纳近800人参加。
离开城隍庙,走几步路就到了昌明村2组的田地里,正是播种时节,清澈的江水通过水渠奔流进农田。我们在当地人带领下,走了约一里路,也没见到史书里记载的“彰明城楼、炮台、垛口”,一直到走到绵江第二快速通道边,才在野草丛中看到了几块条石,当地人说那是古彰明县城墙残垣。
《彰明县志》里还有修筑彰明县城的文章,内容包括《彰明县城记》《重修彰明县城记》《新筑彰明县城序》等。今天的彰明镇原是彰明县治地,在老南门、西门至北门一带还有城墙遗址和已经修改成水渠的护城河遗迹。上世纪50年代开始拆城取石,60年代大拆,拆来的石材用于修南桥、水电站、河堤等。
置身幽深的南街头,这里坐落着彰明镇人民政府等机关,颇为袖珍的办公院落树丛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中共彰明县苏维埃政府”几个字。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彰明县府衙门建立中共彰明县苏维埃政府。彰明县有1700年的历史,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名为昌隆县,彰明因系原彰明县治所在地而得名治城镇,1958年将治城镇改为治城乡,同年冬,建立治城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彰明公社,1982年1月建立彰明乡人民政府,1984年撤彰明乡建彰明镇,1986年7月彰明镇与彰明区合署办公,1992年撤区并镇。
常山汉崖墓群是修建宝成铁路时在彰明所发现,当时出土不少陶器随葬品。那时,宝成铁路在彰明设置福田坝火车站。这里人流量大,福田坝一天可以卖掉8头肥猪。当地居民刘术云说,小时候每当放寒暑假,他和兄弟就会从青莲谪仙渡乘船过河,爬上彰明福田坝火车,奔向父亲工作的远方。如今火车站早已废弃,福田坝渡改桥即将完工。站在彰明镇的街道上,一眼就可以看到西成高铁的高架桥。
现在的彰明镇,既是江油市城区南向发展的核心,也是江油市工业园区的重要发展区域,当地正坚持保老区、建新区战略目标,反对大拆大建,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新闻推荐
党委书记张斌坐诊党员诊室德国阿玛仕准分子设备治疗近视2021年4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发文通知,经四川省医院评审委员会全体...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