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厚坝在建隧道垮塌事故救援结束,创造生命奇迹 垮塌隧道情况复杂。
救援人员研判方案。
被困3人成功获救。谭晶 胡嘉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周洪攀 姚茂强
5月22日,绵阳江油市厚坝镇香龙村武引二期永重支渠Ⅱ标段在建隧道,约210米处发生垮塌,3名施工人员被困。
5月29日20时许,经过176个小时的紧急救援后,3名被困人员全部救出。庆幸的是,3人经过医生检查后已无生命危险,并转到江油三家医院进行治疗。所有的挂念、担忧都化作了激动与喜悦。
失联的176个小时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不放弃的救援队又作出了哪些努力?
3名施工人员被困 洞内塌方情况不明
5月22日上午11时57分,江油市厚坝镇香龙村一在建隧道发生垮塌,致当地3名清理石块的工人被困。
“我们是中午1点左右接到救援指令的。”参与救援的广元市应急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剑波说,5月22日中午,他们相继接到绵阳市应急管理局和省应急管理厅的电话,称江油厚坝一个隧道发生坍塌事故三人被埋,请求他们前往进行救援。
广元应急救援支队随即出动18名人员,带上生命探测仪器、破拆、照明等装备,分乘三辆救援车赶往事发现场。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对救援作出安排部署。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快速派出分管负责同志带领救援队伍赶赴前方,会同绵阳和江油市委市政府迅速投入救援。
陆续有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专家,公安干警及医护人员等共计350多人,对3名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到达现场后,陈剑波和队友们立马带着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和生命探测仪向洞内走去。还没走几十米,多功能气体探测仪便报了警——一氧化碳超标约6倍。
“我们马上退了出来,背上几十斤重的氧气呼吸器,再次向塌方点行进。”陈剑波介绍,与此同时,他们调整了安设在地面的局部通风机位置,确保井内的氧气供应。
陈剑波回忆,大概走到离隧道口217米的位置,队员们便无法再前行。“前面顶板冒落严重,堵住了进去的路。”陈剑波告诉记者,通过与现场管理人员交流,救援队根据已安装的隧道井下支护数量和间距,大概判断前方还有20米左右,但这20米塌方的情况不明。
“最开始的救援方案是采取小断面、掘小巷的方式推进,可是我们这边刚挖一点,那边又落一点,一天推进两三米都难。”陈剑波说。
眼见救援处于胶着状态,指挥部技术咨询组立即召开专家会商会,决定采取“小进度、全断面、强支护、稳推进”救援方案,连接加固支护并根据救援需要及时调整改用梯形支护,确保救援安全。
已过“黄金72小时” 救援通道一点点延长
5月25日,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协调水利施工隧洞专业、地质专业、应急救援3个领域专家各1人抵达现场。
“隧道地质结构复杂,为浅表层土质,而且构造复杂、裂隙发育,岩体比较破碎。再加上常人在缺水的情况下一般存活时间是72小时,随着时间的迅速流逝,被困人员生存几率也在慢慢变小。”谈起本次救援,省应急管理厅救援中心副主任吴建超深感难度巨大。
“要用尽全力去争取奇迹的发生。”用他的话来说,虽然早已过了救援的“黄金72小时”,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也应该付出百分努力,不管还需要多长时间。
据他回忆,当时通过现场侦查,判断距离巷道口210多米处,是一段10多米的垮塌区,被困人员在这10多米的垮塌区后面。而掘进这短短10多米,可谓困难重重。
首先,垮塌隧道所处的位置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地质构造非常脆弱。其次隧道断面面积小,坍塌堵塞严重,支护垮塌、巷道变形严重,不断有矸石坠落,作业空间受限,大型机械快速掘进无法展开。最后,垮塌隧道内经过长期浸湿,有水分渗出,岩层湿度大,现场救援条件十分恶劣。
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持续跟踪指导下,经专家会商,再次进行科学研判后,前方救援指挥部继续采取“小进度,全断面,强支护,稳推进”的救援方案,稳步推进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在差不多三平方米的工作断面施工,垮塌后,隧道里面支护破损严重。“这期间,保证掘进过程中不发生二次坍塌尤为关键。为此,我们改变了井下支护的方式,改用矿山专用的梯型工字钢支护,并且缩小了支护间距,加密了超前导管,以增加支护力度。”陈剑波介绍,前方指挥中心和后方指挥部多次研判,坚持科学救援、生命第一的原则,坚定了救援队员的信心,按照方案有序开展救援。救援队员就这样一边搭建支护,一边掘进,一点一点向被困人员靠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专业救援队31人、施工队44人,扒渣机2台、运渣车4台、装载机1台、挖掘机1台……机器不熄火,救援人员轮换作业,救援通道一点点延长。
背氧气瓶行进喊话 7天后终于有了回应
“我们背着几十斤重的氧气呼吸器,一路行进,一路通过敲打金属、喊话以及用生命探测仪探测的方式来确定里面是否有生命,但前几天都没有回应。”陈剑波告诉记者,大家想的,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
“但我们也在掘进的过程中发现有渗水流出,这坚定了救援的信心。因为有水,就说明有裂隙,有空气进入,人有水喝,就有存活的可能。”陈剑波回忆,5月29日中午的样子,大家仿佛听到了里面有声音,但多次敲击金属后,都没有再收到回应。大家停下作业,派出生命探测仪,但经过约一个小时的探测,仍然无果。“那种从希望又到失望的感觉,很难受。”
29日下午6点左右,奇迹发生。“掘进到了离井口229米的样子,里面传来了清晰的敲击声。我们立马回应,过了一阵,对面传来‘老师老师’的呼唤声。”陈剑波告诉记者,确定有人活着,现场欢呼声一片。
被困人员喝水度日 互相鼓励等来救援
救援队伍决定,先派人过去送营养液。救援人员随后向前开挖,到29日晚7点过,救援队员终于挖出了能通过担架的洞口。救援队员胡仕林带着营养液钻了过去。
“出了洞口,我看见三个人待的地方,大概有厕所大小,其中有两个人没大碍,另一人受了伤躺在地上,但神志清醒,能说话。”胡仕林回忆,三名被困人员看到他就哭了,没受伤的两人紧紧握着他的手,一边哭一边说感谢的话。“看到他们还活着,我也很激动,忍不住跟着哭了起来。”
胡仕林给被困者送营养液的过程中,其他队员继续掘进。在等待的时间里,胡仕林对受伤的被困人员作了初步检查。
“受伤的这名工人是被困几天后被落下的石头砸中的。我问了一些情况,以确定他的脊柱没大碍,要不救援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胡仕林告诉记者。
29日晚8时08分,三名被困人员依次被抬出,成功获救。
陈剑波说,担架送进去后,由于开挖的洞不规则,无法顺利抬出。“我们队员梁开杰就爬在地上,担架从他的背上推出去。”5月30日早上,陈剑波才知道,梁开杰当时背部被担架拉伤了,已经出现感染。
一场持续7天7夜的惊险救援终于结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一个也不能少”的信念凝聚着救援人员的信心和承诺,再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据救援人员回忆,三名被困工人22日早上7点后就再没有进食,好在隧道内有水源。“那个水像是石油与水的混合物,闻着都难受。他们只有把表面的油荡开,用手捧下面稍微干净的水润一润嗓子,也不敢喝多了,实在难以下咽。”正是几人在被困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才支撑了7天之久,等来救援队伍。
目前,3名工人生命体征平稳,已转到江油三家医院进行治疗。
新闻推荐
朝天村柑橘园柑橘果苗游客采摘杏子(江融摄)方水镇白玉村村民在家门口卖枇杷□本报记者范灵知蒋杰文/图草莓、桑葚、樱桃、...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