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张信威
做永不止步的科技尖兵
在近6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根据国家需要,不断转换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埋首于核武器、高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始终干一行精一行,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就是第六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张信威。
11月13日,在接受市委书记刘超会见后,张信威面对荣誉,十分从容、淡定,他告诉记者:“荣誉是肯定、是认可,但对我而言,不管有没有这个荣誉,我都会继续工作,一直到干不动为止。我愿意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余热。”
1960年,张信威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单位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他靠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在单位脱颖而出,不久便独立承担科研任务。
在担任科研组长时,张信威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核武器小型化理论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被确定为核试验的工作模型,为我国核武器小型化物理原理研究和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石。
1986年,根据组织安排,张信威的研究对象从地面延伸到太空。通过不懈努力,张信威率先在全球该研究领域提出“瑞利信标”概念,并对信标建立做了大量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
1996年,他再次转换研究领域,参加国家攀登计划中“计算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与他人合作,开展贮氢金属与氢及氢同位素的相互作用、氢的吸放动力学、碳60及其掺杂第一性原理等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完成了有关系列理论计算。
最近十几年,张信威又开始致力于没有传统理论支撑的异常核聚变实验和理论研究。首先推出小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并在国内外异常核聚变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明确表述小氢原子模型。目前,此项研究在张信威的努力下已取得重大进展。
如今,张信威虽然已81岁高龄,但他依然每天提着一个塞满资料的包搭乘上班班车,一头扎入办公室,晚上10点后才返家,除了过年休息一两天之外,从来不休节假日。他先后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从事科学研究,要把这个事情做好,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这三点都是缺一不可的。”张信威告诉记者。
(记者郭若雪)
八旬孝子崔荫森
不离不弃伺奉老母照顾病妻
江油市含增镇长城新村居民、今年85岁高龄的崔荫森,为攀长钢三厂退休工程师。因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和顽疾缠身的老伴,平凡事迹感动人心。日前,崔荫森被评为第六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堪称实至名归。
1934年,崔荫森出生于河北省卢龙县。1956年,崔荫森考取东北大学。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响应支援“三线建设”号召,崔荫森与家人来到江油含增镇,投身长钢三分厂建设和生产。在工作、生活稳定后,崔荫森第一时间返回故乡将母亲接到身边尽孝。
1971年,崔荫森8岁的儿子患上了重症肌无力。妻子赵蕴华提前退休,带着儿子四处寻医问药,可儿子最终夭折了。母亲因孙子的去世悲伤过度,导致双目失明。后来,赵蕴华也落下了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根,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两年后,崔荫森的母亲在家中意外摔倒,股骨摔断,从此瘫痪在床……
1994年8月,崔荫森退休,扛起了照顾母亲和老伴的吃喝拉撒的重担。为了方便伺候两人,他将自己睡的小床安放在两婆媳的床位之间。为了防止母亲腿脚肌肉萎缩,崔荫森要给母亲洗热水脚、捏足、按摩腿部。等母亲睡熟了,崔荫森又忙着伺候老伴,一晚上自己睡不到3个小时……
2017年9月,崔荫森的104岁母亲离开了人世。崔荫森孝老爱亲的故事感动众人,他先后获得了2015年度江油市“十佳孝星”、2015年度“江油好人”称号,2016年入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榜”……面对荣誉,崔荫森总是淡然一笑:“我的母亲,我不照顾她,谁照顾她啊!”对于老伴,他认为夫妻本来就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幸福相伴。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崔荫森家荣获“全国文明家庭”。
(记者陈元松)
“美女院长”张巧
敬老院老人是她至亲至爱的人
日前,第六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名单出炉,江油市义新镇敬老院31岁“美女院长”张巧榜上有名。一个刚到而立之年的女子,为何获得如此高的荣誉?
2011年底,义新镇公开招聘敬老院院长。23岁的女大学毕业生张巧从参加竞选的6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成功选聘为义新敬老院院长。
2012年元旦,张巧在敬老院上班的第一天,老人们对她十分戒备,态度也很不友好。但张巧却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耐心地与老人们慢慢磨合、相处,倾听每一个老人的故事,对他们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她想给这个清冷的小院增加点节日气氛。她请来电工,接通大门电源,牵引和安装院门口的两盏红灯笼。瑟瑟寒风中,没人给他们递一杯热水,没人帮着扶一把凳子;中午吃饭时间,也没人友好地喊她一声。
张巧很快凭借自己的努力与贴心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为进一步了解每位老人的人生经历,张巧一一前往他们以前生活的村组,仔细查阅老人的档案,熟知老人的过去,以便针对性的开展服务。“青春没有地平线,工作也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做得好,你就贵气,你就高尚!”这句生动而通俗的话语,道出了张巧的座右铭。
冬去春来,义新敬老院的老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他们在张巧编织的“花园里”变观念、变想法、变脾气,个个成了守纪律、讲文明、说团结、道奉献的“老年主角”;而一直不变的,是张巧爱老敬老的那份执着,是赋予老人的深厚感情,是年轻向上的蓬勃朝气,是共产党人的无私情怀……
从“丫头片子”到“美女院长”,从“肩挑重担”到“收获爱心”,从“爱美姑娘”到“幸福担当”……8年时光张巧砥砺前行,始终怀揣孝亲敬老的初心,而院里的老人们早已不止是她服务的对象,更是她生命中至亲至爱的人。张巧先后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四川好人”“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绵阳市三八红旗手”和绵阳市“十大”服务明星等殊荣。
(记者陈元松)
新闻推荐
17岁的绵阳男子郭某通过网络找到一份所谓的高薪职业,竟是帮助贩毒团伙体内藏毒运毒。9日,记者从绵阳市公安局城南分局...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