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大背景下,绵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今年以来,绵阳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成就斐然。为展示绵阳市人才事业发展成就,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知重才的浓厚氛围,推动西部人才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即日起,本报推出“西部人才强市建设进行时”专栏,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李桥臻
人才问题是关系绵阳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7万余名,其中,海外人才188名、博士434名、硕士2509名,同比分别增长93%、38%、17%,人才总量达76.8万人。
这意味着,今天的绵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正以海纳百川之势欢迎人才,吸纳人才。
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24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受到通报表扬,首批13个绵阳市驻外高层次人才对接引进联络站集中授牌;创新创业人才走上主席台讲述创业故事……
这,进一步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尊知重才、建设西部人才强市的坚定决心。
这,进一步表明了绵阳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的鲜明态度。
2019年,绵阳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规模宏大高素质人才队伍,聚天下英才共建绵阳、发展绵阳,奋力开启加快建设西部人才强市新征程,为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谋篇布局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绵阳改革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人才是兴市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源。
绵阳市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人才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各方力量抓人才。
绵阳市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出台《关于充实调整绵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的通知》等文件,增列公安、经合、金融等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总数达28家。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西部人才强市的意见》,提出了“高质量引领和培育高精尖人才”等5大任务、推出25条具体举措,通过高质量人才供给增强绵阳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配套制发《关于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的若干措施》《绵阳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绵阳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实施办法》《绵阳市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管理办法》等,形成“1+9”人才新政体系,基本构建起领先型的人才发展目标体系、竞争性的人才政策体系和科学化的人才工作制度体系。
人才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绵阳市每年拿出6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等人才引进培育品牌工程。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入选团队累计资助最高可达2000万元。经过几年摸索,绵阳人才政策形成鲜明的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2018年共有65个团队申报“科技城人才计划”,其中24个团队入选,共获得2360万元的资助。今年,绵阳市将聚焦科技城加快发展和“686”重点产业,评选资助一批高质量“聚变计划”创业团队、“涌泉计划”创业团队和“卓越计划”创新团队。
按照县域人才振兴工程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园区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招”,因地制宜实施人才新政,西部人才强市建设纵深推进。游仙区推出“富乐英才计划”,江油市实施“李白故里英才计划”,安州区推出“安州人才计划”,三台县实行“梓州人才计划”,均着力于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梓潼县加快“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新区建设,打造面向全国的高层次人才研修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平武县成立龙州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高新区大力推进赴外招才引智活动。科创区深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
改革创新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如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绵阳市坚持持续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目标体系、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工作制度体系,依靠“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绵阳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先后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21所高校签订战略协议,履约技术服务协议205项,联合组建国家级研究中心,柔性引进6名院士和60余名专家。
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自建或联合组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累计投入177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建成了全市110余万平方米孵化器,入驻孵化企业和服务机构达3800余家。投入1200万元支持各类创新研发平台人才队伍建设。
面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科研成果产权制度、成果转化收入分配、薪酬激励机制等15项试点。西南科技大学、市农科院、九洲集团等推行兼职和薪酬改革、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实行股权激励,取得了较好成效。
出台《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十条措施》,设立9家人才服务特色金融机构,推出22款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特色金融产品。
此外,绵阳市紧盯“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在国际人才合作机制方面花心思,扩大“人才+产业”合作渠道,利用科博会、海科会绵阳科技城人才行等平台和活动,吸引俄罗斯、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境外知名企业参展、投资和创业。
增强人才输出供给,支持市中医医院、四〇四医院与国外机构,就国际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强化智力支持协作等方面加强合作。
实施海外引才“博揽工程”,突破以往外国留学生需有两年相关工作经历才允许在华就业的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优秀毕业生直接留绵就业。
建立完善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资格转换机制,放宽外籍华人申请永久居留条件,吸引高学历人才回国安居乐业等。
如今,各类人才在绵阳这块乐土上各得其所、各尽其长,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为补齐高端人才缺乏短板,实现人才的量质并举,绵阳市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2019年7月初,39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来绵,启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一个半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中,他们与绵阳市金能移动能源等20家单位合作,完成具有挑战性的29个研究课题。这已经是绵阳市连续17年组织清华大学等高校以课题研究方式来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绵阳市在拓展引才途径上从未停止探索。绵阳市举办海外赤子和北京大学骨干教师走进中国科技城活动,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11场人才招聘和技术对接活动,与中国国际人才博览会、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联建“人才共招、项目共引”机制,开展专场活动5次。依托“四川人才之家”和“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等设立驻外高层次人才对接引进专业联络站6个,建立涵盖111家商协会、53个重点高校、624位绵阳籍人才的境内外人才库。依托驻外投促机构和专业商(协)会,设立13个高层次人才对接引进联络站。
打造服务实体,深化中国国际人才市场中国科技城分市场建设,设立高端人才服务中心,组建中国科技城人才俱乐部。出台《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扶持政策》,配套2000万元产业园扶持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引入全国十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海博尔捷负责园区运营,共同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1家,力争年底达到20家以上,营收达到2亿元。
实行服务定制,为京东方、汉能、威马等重大招商项目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专属服务,提供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便利,兑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人才团队建设资助资金920万元。
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创作反映“两弹一星”精神的话剧《国魂》和“两弹一星”精神实物展在中央党校成功展演,“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举办研修班163期、培训2.85万人次,激励引导广大人才胸怀报国之志,发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学风,潜心研究、创新创业。
砥砺前行,如今,开放的绵阳正日渐成为群英荟萃的人才发展新高地;发展的绵阳,正日渐成为世人瞩目的创新创业首选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玲)就业创业不仅是民生之本,还是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家庭安定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以来,双河镇落实三举措对残疾人...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