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若雪
一名“80后”女大学生,放弃繁华的城市生活,回到乡镇从事孝老敬老事业,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怀,努力营造老人安享晚年的温馨家园,被老人们誉为“好女儿”。
“青春照亮黄昏,美丽温暖夕阳。”这是3月份“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上对这位“80后”的颁奖词。她,就是江油市义新敬老院院长张巧。
2011年底,义新乡公开招聘敬老院院长,“80后”女大学生张巧报名竞聘,因为大学生身份的优势,再加上演讲时她孝老敬老事业的创新思路,张巧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
“敬老院的老人脾气倔强,她一个姑娘家,能行吗!”乡亲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张巧太年轻,难以挑起照顾老人的担子;也有人说,已经当了社区主任,还要兼任敬老院院长,肯定是靠“关系”……
而这一切,初出茅庐的张巧并没放心上,“我只想为孝老敬老事业作出点贡献,其他没想那么复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2年元旦,张巧在敬老院上班的第一天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安装敬老院门口的两个大灯,她在瑟瑟寒风中忙碌一天,没人给她倒一杯热水、递一个凳子,甚至吃午饭也没人叫她。
但这并没有让张巧轻易放弃,她耐心地与老人们交心谈心,倾听老人的故事,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们的生活。“既然大家都不理我,那我就去理他们。”拿着名单,张巧敲响了老人们的寝室门。“一次不理我,我就去第二次,你带着笑脸去,老人也不会故意板着脸对你。”张巧说。
为进一步加强与老人们的沟通,张巧一一前往老人原来生活的村组,仔细查阅老人的档案,了解老人的过去,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她还在敬老院创立了“院民自治”,将敬老院变成老人的乐园,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馨,用人间至孝诠释“孝老敬老”的真谛和精髓。
2013年的夏天,老人冯存才突发脑溢血,张巧和院内工作人员即刻赶往医院。得知老人的情形非常危险,得马上联系其亲属,让他们来见老人最后一面,张巧记不清打了多少个电话,但老人的亲属都以“忙”字为由推脱了。最后,老人遗憾离世,这件事对张巧的触动很大,她一直在想,亲情原来是这样奢侈的东西。她暗下决心,老人亲属们不给的,自己给,旁人不愿接受的,自己接受。她在工作笔记中这样写道:“院长一职寄予了我太大的信任和责任,只有让老人们没有孤独感、冷落感和焦虑感,自己才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人!”
冬去春来,义新敬老院的老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他们在张巧编织的“花园里”变观念、变想法、变脾气,个个成了讲文明、说团结、道奉献的“老年主角”,而一直不变的,是张巧爱老敬老的那份执着,是赋予老人的那份深厚感情,是年轻向上的蓬勃朝气……“我只要走进敬老院,就感到无比的安慰,因为有太多温暖的一幕幕每天都在这里发生,所以无论付出得再多,我都觉得值!”
新闻推荐
消费质量报讯(记者何小林)为纪念“3·15”消费者权益日,江油市市场监管局以“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为主题,围绕老年消费重点,开...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