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夫特意提前来到复旦大学,他以为自己是最早的,却发现,很多年少时熟悉的脸庞,已经出现在校门口。
而马路的另一头,一位白发老人不顾川流不息的车流,横穿邯郸路,“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要注意安全啊。” 张国夫着急地数落旧友胡兆基说道。专门从苏州赶来胡兆基憨厚地笑了,表示不想因为自己慢,耽误大家团聚的时间。
2018年5月27日,复旦大学113周年校庆,这一天8时30分左右,19位古稀之年的同窗重新聚首,他们是复旦大学1962级物理二系041班的校友。
半个世纪多前的1962年,35位来自各地的学生组成了班级。6年的大学生涯之后,他们于1968年7月毕业,班里除2人被分配至中科院上海嘉定原子核研究所,其余33人全部分配前往外地,包括西南深山、西北戈壁荒漠、东北小海岛……
“我都无法告诉我妈妈我要去哪里。”张国夫被分配到东北辽宁的荒岛上,在那里,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自主研发正在进行中。同窗好友朱祖良前往四川大山里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国防尖端科研工作……他们大多在岗位上坚持了30年之久,有人在驻地扎根生活,还有人在那里长眠。
“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过是去了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张国夫说。
2018年5月27日,复旦大学物理二系041班、042班合影,041班19位古稀之年的同窗重新聚首。 受访者供图
35位年轻人的共同理想
1962年,张国夫从复旦附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学习“居里夫人从事的专业”——放射化学。
据张国夫回忆,当年的高考,上海没有几个考场,复旦大学作为少数可以设考场的大学,挤满了熙熙攘攘的考生,教室不够用,连礼堂都开放出来做考场。他记得高考那天雨特别大,一名同学在登辉堂(现“相辉堂”)考试,雨从外面飘进来,窗边的试卷都被打湿了。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六门课考试,以每门平均超90分(满分100)的优异成绩,张国夫和同学们考入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在这里,他相识了同样抱着科技强国志愿的34位同班同学,他们的共同理想是为中国造原子弹。
“当时正值第二个“五年计划”,教育报国、实业报国是年轻人的梦想。什么能为国家做贡献?首先,我们想到是为祖国制造原子弹。那就得考大学,大学毕业就能被分配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我们当时,就是那样的年轻人,为了实现梦想,四海为家。”张国夫说。
张国夫记得,开学第一天,《解放日报》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报道,在采访间隙,记者对他们说,他遇见了未来的物理学家们。而少年们也同样憧憬着未来,他们组成物理二系1962级041班,“刻苦踏实勤奋地学习,通宵达旦地进行实验,为将来科技强国做着准备。”
1962年,复旦大学物理二系041班开学合影。 受访者供图
从1962年9月1日到1968年8月,他们的大学读了6年,包括2年10个月的学校生活和3年2个月的社会学习。
张国夫记得,1965年5月28日,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的白天,正在上课的学生们接到了去老教学大楼大教室开会的通知。当晚的会上,宣读了“参加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通知”,学生们被要求去上海郊区的农村进行思想改造。回到宿舍,学生们迅速整理行装,前往上海县委所在地的莘庄镇报到,自此开始了为期3年2个月的社会学习。
1968年7月,毕业分配方案下来了。毕业时,这个班级除2人被分配至中科院上海嘉定原子核研究所,其余33人全部分配前往外地国家需要的地方,有西南深山、西北戈壁荒漠、东北小海岛,甚至还有红军长征走过的毛尔盖沼泽草地,共21个地方。
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篇章。
在全国各地扎根
毕业后,张国夫被分配到了东北辽宁的荒岛上进行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自主研发。
“我都无法告诉我妈妈我要去哪里。”作为家里的第五个孩子,张国夫的哥哥姐姐们已分配到青岛、北京等地工作,家中只剩下寡居的母亲和幼妹。家庭再难,张国夫还是选择了服从安排。在那个荒岛上,张国夫唯一的消遣就是清晨去沙滩上捡一些贝壳海草改善伙食。
作为张国夫的同窗好友,朱祖良经过一年多军垦农场的锻炼后,前往四川大山里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国防尖端科研工作。朱祖良幼时家中贫困,连从无锡农村到复旦上学的路费都是姐姐垫付的。因为来自无锡,个子小,年龄又小,他被同学们笑称“小无锡”。曾经,朱祖良不断面对失去至亲的痛苦。他工作十年多后,姐姐到四川探望他,却在回程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死亡。小女儿后来患上了血液病,不久在成都的医院里去世。
沉重的打击,没有改变朱祖良的坚持。自幼在江南水乡长大的他,在大山里,一扎就是近50年。朱祖良先后获得了多项国防科技重大成果,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兼党组书记,并于复旦百年校庆时被评为杰出校友。
“041班就是由这样一群相似的人组成的。”张国夫说,当年的同学们天南海北,顾慎虑、李相怡、汤永祥、万达三、葛修丽等多位同学在新疆、青海的戈壁深处为国家寻找石油。翁永基、刘妙根、谢宝珍、苏炳龙、沈永林、胡济民和鲍信泽等同学在西南大三线和东北葫芦岛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他们的工作地大多交通不便捷。像南疆油田,需坐3天4夜的火车到乌鲁木齐,再坐4天4夜的汽车到达库车。而河南的矿场只有一条简易公路从卢氏县到工作地,公交车上坡时,车就像一匹骏马跃起。每到冬天,道路结冰,尽管车轮上套着防滑链,仍多次出现半个车轮在路的外边悬空着的情况。
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他们大多在岗位上坚持了30年之久,还有人就在驻地上扎了根。
丁传贤毕业后被分配在粤北山区,至今,家中10口人都在粤北山里,他也从未坐过地铁。刘妙根和谢宝珍在川北小城江油市,谢宝珍在2009年病逝长眠在她结婚、生子、工作的地方,刘妙根身患重病,与女儿、儿子一起依然在四川生活。
“习惯了清静的小山城,看到繁华的大都市反而害怕了。”在四川涪陵工作了43年的苏炳龙说道。
生活的变与不变
工作之外,还有生活。
1968年毕业后,不少学生要在军队农场锻炼。张国夫说,当时,男生女生在学校里是不谈恋爱的,连话都极少讲。然而,在安徽丹阳湖军队农场,张国夫遇见了他的人生伴侣,同样是来自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的李翠英。尽管在同一个农场,张国夫如果步行去见李翠英还是要走两个小时。
张国夫即将奔赴东北辽宁的葫芦岛,李翠英则被分配到了武汉的研究所。尽管两地分居,这两个有着同样理想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是请出婚假回了一趟上海和家人吃了顿饭。
婚后,两人仍然时常分居两地,张国夫工作经常出差,一去就是半年之久。李翠英则钻研于集成电路研究,并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在大学里我们身为校友却不曾相识,后来能结为夫妻,牵手至今,都是缘分。”张国夫笑着回忆。
物理二系041班中有28个男同学和7个女同学,毕业后,他们服从分配奔赴各地。没有花前月下的谈情说爱,但相同志向让其中的3位男同学和3位女同学走到了一起,他们分别在四川深山绵阳、青海高原冷湖、河南西部大山卢氏。
李相怡和翁永基就是其中的一对。李相怡在新疆库车工作,翁永基在四川北部工作,他们1年里仅能见1次面,好不容易请出了婚假,两人便约在西安的火车站碰头,一同回上海结婚跟亲戚吃个喜酒。谁料火车晚点,直至婚宴开始,新娘和新郎还在西安火车站,宾客们只好在上海自己吃了起来。“虽然现在想来有趣,但当时真的是令人心酸。”张国夫说。
“一个小班内部成功了4对夫妻,占全班人数的23%,4个女同学嫁给同班男同学,占7个女同学的60%,估计在复旦大学百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张国夫说,“回忆起这些往事,老同学们讨论着,或许,正是一个时代共同的经历和共同信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50年来,他们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他们个人也都选择了直面困难,坚守理想。在物理二系35名毕业生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2人,大型厂矿领导5人,国家公务员1人,军人2人,从商1人,国外1人,以及为国家原子弹事业做出贡献早逝的谢宝珍及为核潜艇事业做出贡献早逝的鲍信泽。
尽管成就显著,但他们很淡然。
如今,在上海市普陀区一个普通老公房小区里,张国夫牵着他领养的流浪狗,穿着条纹衬衫,讲话时,经常不经意地卷着衬衫边,门卫跟他热络地打着招呼。楼上楼下的邻居没有人知道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没有人知道他曾参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自主研发。张国夫特别平和,“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过是在那个时代里去了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2018年6月4日上午,张国夫阅读同学们的微信。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朱奕奕 图
新闻推荐
考古队在崖墓里发现的乌龟状奇石本报讯(梁柱生记者田明霞文/图)连日来,江油40多座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崖墓抢救性发掘工作正在...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