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是人,最美的风景也是人。为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绵阳精神文明成就和绵阳文明城市建设成果,集聚和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绵阳城市美德名片,2015年、2016年,2017年,绵阳晚报与全国30多家都市报媒体一起,携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开展了“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挖掘出志愿者卢华、最美医生许光新、好心的哥高智、脱贫达人周辉等50余位绵阳“最美家乡人”,在首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中,卢华也被评为全国“十佳”。他们的正能量故事,经过报道和评选发酵,成为一股强劲的暖流,温暖了许多人的心。
■记者刘晓东
用生命做公益的女子
2015年12月23日,首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结果出炉,代表绵阳参加全国评选的志愿者卢华最终斩获全国十佳,获得10000元正能量奖金。
“即使是病了,我依然可以尽可能的延伸生命的宽度;即使是病了,却从未丧失爱的力量。”卢华是一名志愿者,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从2013年患病以后,她忍受病痛,给许多家庭带来希望。她帮助白血病患儿周洮李,并让他的奶奶免费进行了白内障手术;科学城李永翠夫妇“卖饼救子”,是她一直在呼吁,让更多人来帮助这个家庭……
“我们的绵阳,因为有了那么多有爱的人们,而成为了一座有爱有温度的城市。”在首届“最美家乡人”评选中,卢华受到了来自全国众多网友的高度关注。卢华表示,“生命的痕迹会在时间里淡去,而爱却是永不会消逝的。这一生,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在存在着的每分每秒里,都是最美最好的修行。”
如今,卢华仍奔波在公益路上。11月3日,她在QQ空间里还更新播报了“送爱忠孝乡小学活动进展”,她说,总有一束光,照亮希望!
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感动他人,也感动自己。生命无处不开花,卢华用发自内心的朴素,向更多的人传递温度,让更多的人感受生命的价值。
最美医生的人性光辉
2015年10月29日,绵阳四○四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许光新路过城区翠花街和三光街交界处,见人群中一男子晕倒街头,不省人事,她毫不犹豫上前施救,最终把男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15年10月30日,绵阳晚报刊发报道后,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被数万网友点赞“最美医生”。
“一切都暗示了生命正危在旦夕,而救援不知何时才能来临。还好有她,路过的她没有犹疑,用专业的救援将生命从悬崖边拉回。她说,自己是医生,救人是职责。但其时,她明明只是路过,人也并不在岗。所以奖励,所以感恩。奖励许医生这份永不离岗的医者仁心,奖励她路遇危难可贵的不迟疑。”许光新由此荣获由绵阳晚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颁发的“最美家乡人”特等奖,并获正能量奖金5000元。
2016年2月1日,在绵阳晚报举行“最美家乡人”颁奖典礼上,许光新将奖金全部捐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医40多年来,许光新心怀至善,敬畏生命,视病人如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医生的职责。她的美在于对生命的敬重,在于宽厚的医者仁心。她是天使,穿不穿白大褂,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传播绵阳文明城市形象
今年7月,绵阳晚报连续第三年参与发起“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和寻找,先后推出了23篇“最美家乡人”候选者的事迹报道,感动了许多人。其中周辉、郭文培经过评委会推荐,参与全国评选。
周辉是江油一名企业家,多年来坚持帮贫济困,出资5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50人,捐资近200万元资助教育事业,出资1000万元为游仙区、江油市、北川等地贫困村修建道路。2008年“5·12”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他与公司员工主动捐款、捐物并参与抗震救灾。2017年5月,他获绵阳市首届“脱贫达人”。
谈及他曾经帮助过的贫困学生、困难家庭,出资为山乡修建水泥路,周辉依然不愿过多提及,“事情都做了,没必要刻意记在心上。”付出,让更多人收获生活的希望,让自己收获人生的意义——这,就是周辉对自己公益行动的注解。
此次全国评选投票启动后,吸引数十万网友参与互动。经过激烈的评审团投票、网友的热情点赞,周辉共获得5066位网友点赞,以综合票数排名第8的成绩成功入选。绵阳晚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将为他颁发万元正能量奖金和“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证书。
“他们用自己的善心传递了正能量,传播了绵阳的文明城市形象。”绵阳“最美家乡人”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传播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每一次的评选,都是一次传递温暖与感动的过程。网友投票点赞的同时,也能够用心感受他们身上的人性之美,把他们的美德继续传递下去,温暖我们身边更多的人。
记者帮助游仙魏城12岁少年解决户口问题
“黑户”少年久违的笑容
12岁的叶普熬两个月大时,妈妈丢下他离家出走;四岁左右,爸爸外出打工,几年后也音信全无。唯独可以依靠的爷爷奶奶,奶奶却患有精神病,爷爷瘫痪在床。生活的苦难逼他把委屈都藏了起来,还要担起不符合他年龄的重担。9月初,我写了一篇《父母失联12岁“黑户”男孩无学籍面临求学难》的报道,短短两个星期,社会各界爱心汇聚,让这个深陷困难的家庭拾起了希望。两周后,叶普熬举着属于自己的户口本露出久违的微笑。
■记者赵昕如
沉闷内向的他撑起了家庭的负担
初见叶普熬时,他黝黑瘦小,脸上没有什么神采,和他聊天,也都是堂叔在回答,他闷不做声。他和爷爷奶奶的家是一栋旧砖房,房屋还有多处漏雨。
虽然性格内向,但叶普熬是个懂事的孩子,插秧、割谷子、打菜籽,他都干得有模有样。周末回家,不是在地里干活,便是照顾瘫痪的爷爷。闲暇时,他就拿出课本复习功课。
但没有户口就没法参加考试,户口问题成了一块大石头压在叶普熬的心里。
拿到户口本他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为何黑户男孩12岁还未上户口?公安民警解释,担心的问题是孩子是否确是其父母二人所生。“在这种既无出生医学证明,又无人能证明孩子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为孩子做司法鉴定是排除其为拐卖儿童必不可少的程序。”民警表示,由于叶普熬父亲不在,他只能和爷爷做亲缘关系鉴定,需要3000元,费用比做亲子关系鉴定还要高。
9月1日,绵阳晚报以《父母失联12岁“黑户”男孩无学籍面临求学难》为题刊发了报道,向社会好心人募集亲缘鉴定的费用。游仙区公安分局决定先为孩子以非亲属关系办理户口,等亲缘鉴定有了结果后,再更改与户主的关系。
从9月3日起,我们陆续收到爱心市民的捐款,前后一共9000余元。9月4日,叶普熬用“叶家豪”的新名字,在魏城镇派出所内拿到了户口本。当天我们不在现场,而在民警提供的照片中,我第一次看见了这个孩子的笑容,发自内心的开心。希望这个少年因为这些爱心,渐渐改变他的命运。
新闻推荐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总目标中这样写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初步理解、...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