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洁/文许云鹏/影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诗人在深山密林处吟咏。身后的麦积山中,千年前的佛像静默不语。
6月28日至29日,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在天水举行。
取意“天河注水”的天水,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天水古称秦州。公元759年,年近半百的杜甫来到这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著名的《秦州杂诗》就在这里写成。
在天水东柯杜甫草堂的葳蕤草木间,诗人、《天水日报》社副总编辑王若冰向四川诗人说起杜甫来秦州的因由。“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因其侄儿杜佐在秦州,他‘因人作远游\’,来到了这里。”
天水文脉悠长。相传,伏羲在天水始画八卦,肇启文明。早期秦人在这一带生活和壮大,《诗经·秦风》中不少诗篇描写的就在这里。
一千多年前,李白曾在四川江油生活。这次前来参加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的《星星》诗刊编辑敬丹樱,恰巧也是江油人。
“窸窸窣窣的,是囿于钟表的秒针。”最让她难忘的,是在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脚下读诗。敬丹樱说:“风在吹,叶在响,在大自然里读诗,感觉很不一样。”
从青海湖畔到黄浦江边,中国各地的诗歌节正在变多。从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到在湖北乡下的农妇,写诗的群体更加多元。《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节目,让大众感受了诗歌之美。在手机上读首诗再睡觉,甚至成为年轻人的潮流。
“现在物质丰裕了,人们开始从诗歌中寻找心灵的安静。”读者出版传媒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葛平说,人们对诗歌的喜爱,就像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葛平在麦积山下诵读了诗人舒婷的名篇《致橡树》。“这么多年,这首诗不仅没有过时,所传达的男女平等理念甚至更符合当下。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与其谈论诗歌带给我们什么,不如说诗意带给我们什么。”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总编龚学敏说,诗歌的内核是诗意,普通人可以在有诗意的地方度过闲暇时光,诗人能发现每个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闻推荐
(李小丽权国华)6月23日,屏山县政协机关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认真学习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了迎“七一”党建知识竞赛。机关党员按照4个党小组划分组成4个队参加了知识竞赛。会议先就省第十一...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