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勇
7月14日,剑阁县东宝镇长梁村的烤烟开始收割装入烤房。
“今天送入烤房的预计会有一吨干叶子。”长梁村第一书记解国强说,“今年前期天旱,收成不好,不过今年是我们干部先在试种,目的是给群众做榜样,探索经验。”
产业致富——干部不带头群众就熄火
“长梁村有35户建卡贫困户今年要脱贫,明年还有183户要脱贫,需要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来源。”东宝镇镇长张登科说。
解国强是市林业和园林局派驻长梁村的第一书记,要带领群众真金白银地脱贫致富,“自己得一头扎进去”,解国强说,“不能辜负1003位村民的期盼,从心里就树立了以身作则,甩膀子做事、俯身子做人的想法。”他带头种了50亩烤烟,“我纯粹是个庄稼门外汉,但这笔‘学费\’干部不先交,群众就熄火不干。”解国强心里明白烤烟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群众怕字当头不敢试种。
村委副书记胡成军自己种了38亩;58岁的村主任胡义成还种了15亩。
“我种得出来你就种得出来,每亩再给你垫付360元肥料款。”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贫困户王建兰跟着种上了12亩烤烟。
“我们要综合发展烤烟、果蔬、养殖产业。”解国强介绍说,全村已累计栽植核桃1140亩,贫困户达到3亩;已发展海椒、生姜和时令蔬菜等100亩;引导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大户4户,发展50头以上养殖户8户;贫困户王斌土鸡孵化,带动饲养土鸡200只以上贫困户6户;与江油市彰明渔场联姻,发展养鱼38亩;鼓励村里600余名健康的村民到外地务工。“通过以上几项产业发展,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基础建设——一辆私家车开成“农用车”
如今的长梁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条宽3到4米的新挖入户路,“我们正在规划入田入地的机耕道。”跟解国强在村里转,路就像张网。全村人工开挖土方之大,俨然成了一个大型工地。
而在解国强来之前,长梁村交通不便,猪贩子不上称,卖猪靠估价,商贩收购生姜每斤要少2角钱。“去年8组一名11岁小孩误喝了农药,4个小时才盘出来,结果因抢救不及时死了。”说到这,解国强眼眶红润了,哽咽着说:“老百姓的口头禅就是一句话,‘解书记,你想办法把我们的路修一下,你叫我们干啥都行\’。”
解国强立即向局党委请示,争取到资金20万元,首先修建110立方米微水池一口,解决了370名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接着铺设了长2.5公里宽4米的泥碎路面,解决了364人的出行问题。通过“一事一议”和村民参与的办法,自己垫资5.2万余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入户路建设。“别人对‘穿越\’来的第一书记有‘初来乍到,摸不着锅灶\’的印象,我是捡到困难就开工,不讲套路。”果然,“现在村上认得解书记的不一定认得我这个本村的人。”村主任胡义成说:“痛着群众的痛,就把住了群众的脉。”
在修路过程中,解国强的私家车开成了探路的推土机和干活的农用车,车头前防撞梁上新旧擦痕层层叠叠,尾箱里装着斧头、锄头、镰刀和农药,后座上堆着喷雾器、水鞋、草帽,前座上的司机解国强又瘦又黑。扶贫解困——要留下不走的战斗队伍
去年9月,解国强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目前还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我不能把群众发展的希望带走。”40余岁的胡成军本来在广东大型企业做管理拿高薪,解国强多次到胡成军家做工作,希望他回村任职带领群众致富。
采访当天,贫困户的鱼塘渗水,已回村担任副书记的胡成军立即下水摸着堵漏,在水里泡了近一个小时。组长黄长煜妻子因病去世的早,一人拉扯孩子困难,解国强每月自掏腰包给他200元钱供孩子上学,黄长煜的工作热情倍增,他说:“我带着感恩的心配合解书记谋发展。”
面对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剑阁县一方面探索贫困村“第一书记小微权力清单”管理,一方面建立第一书记全域化服务保障机制,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预算第一书记生活补助经费,每村1万元标准预算第一书记住村工作经费,每人每月300元标准预算第一书记乡镇工作补贴。每年县统一为第一书记购买保险额度为2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出台《剑阁县贫困村第一书记困难关怀救助制度》,设立贫困村第一书记关爱救助基金等。“目的都是让第一书记形成预期的战斗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建明说。
新闻推荐
8年前,绵阳江油男子唐先生与外地来的“阿梅”结婚,并到民政局进行了登记。婚后不到一周,“阿梅”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唐某因是已婚男子,无法再相亲结婚。2014年,他到法院起诉离婚,但发现“阿梅...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