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全这些年考取的执业资格证书。
周成全在村卫生站。
周成全为村民看病。
周成全是江油市太平镇龙茶村唯一的村医,今年才42岁,已白发丛生。在这个有着近6000个
村民的村落里,周成全为守护村里乡亲的健康日夜忙碌着,寒来暑往已经度过了20个春秋——
□特约通讯员田明霞 文/图
穿过车水马龙的江油市区驶上绵九公路的油菜田边,不久便进入江油市太平镇龙茶村14组,远远就看见一幢四合院围绕的三层小楼,矗立在金灿灿的油菜田野里。近日,笔者辗转来到位于这座四合院里的龙茶村卫生站。
从早看到晚这个村医忙得很
龙茶村卫生站挺宽敞,正前方是药房,左边是治疗室,右边是诊断室,旁边还有一间处置室。墙上那一块块由市、县卫生局颁发的先进卫生站牌匾颇为引人注目。正打量间,笔者听到了龙茶村卫生站站长周成全的声音。
“春天气候如娃儿脸,温差变化大,你这是感冒引起的胃肠不适。回去后记得吃清淡些,早晚多穿件毛衣……”处置室内,周成全正在关切地嘱咐着一位刚刚输完液的女病人。
周成全1974年出生在江油市大康镇英明村。自他记事起,就看见父亲这个“赤脚医生”,忙着给村里乡亲看病拿药。从小,父亲就教他和大哥背诵药方子,记住汤头子,大哥如今在大康镇当乡村医生。1993年,周成全考取乡村医生资格证。2002年,周成全的父亲积劳成疾,58岁就去世了。
1995年,周成全和家住太平镇龙头村的王小青结婚。王小青是独生女,周成全也就来到龙头村生活。当年,一位村妇因患类风湿病瘫痪在床已3个月,医院让她回家养病。周成全大起胆子给患病的村妇开了三副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没成想,村妇病愈了。自此,龙头村百姓,患点头疼脑热的,都来找周成全医病拿药。周成全担任起了当地村医的角色,到如今,村里人有点感冒、咳嗽这些病,都会来找周成全。
这些年来,江油乡村变化日新月异,农家乐、休闲庄普遍地开花,但周成全都没去那些地方玩过。“不是不想去,只是工作性质所限,根本就走不开。”说到这里,周成全指着贴在墙上的那张就诊时间:上午7点半到12点,下午2点到晚上9点,连说几次:“太忙了,忙得我的头发都白了。”妻子王小青接过话茬说,早晨6点就有人来敲门就诊,中午12点过学娃儿放学,家长带过来看病,还有些打工的村民,也借中午那段休息时间过来拿药。晚上10点也还有患者来输液。
这时,周成全又去给一个喊肚子痛的村民把脉看病。“今天是从早晨2点过就开始忙,村里一个5岁多的女娃发烧到38.9度。”周成全的妻子王小青说,正月初一就有7个村民来这卫生站输液,24个人来看病,越过节就越忙,家人喊他俩回家吃团年饭都没得时间。
勤学又苦练这个村医信誉高
在采访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就有4个村民来看病。村民柳仁辉对笔者说:“周医生是个好医生,看完病后还打电话随访。”今年52岁的柳仁辉住家离龙茶村卫生站近,走路10来分钟就过来了。“我们一家人都在周三娃(周成全在家中排行老三,好多村民记不清他的大名,都叫他周三娃)这里看病拿药,他医的病人多,医术真的可以,这个村卫生站,一早一晚人都多,小病小灾,周三娃都能医。”
村民张开华对笔者说:“我们这个村卫生站干干净净,周三娃尽心负责看病,医药费也便宜。我们全家生病了都找他,他就像我们的家庭医生一样。”周成全说,为了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他和妻子还拿出多年积蓄,和村民协商调地,于前几年在如今这块较便利的地方建起了面积近500平方米的小楼,一楼是诊所,二楼是自家住宿。
“多亏了周三娃医得好,救了我一条命。”讲起周成全,64岁的村民李福兴说,那是2010年7月5日早晨7点过,他突然跌倒在厕所,全身冒冷汗。儿媳妇来请周成全到家里看病,而当时,周成全已在村卫生站忙得走不开,就吩咐用三轮车把李福兴抬过来。一测量,爱饮酒 的 李 福 兴 血 压 已 达250mmhg。周成全马上给江油城里最近的医院打电话叫救护车,之后又忙着把李福兴的血压降220mmhg。最终,突发脑溢血的李福兴在医院的救治下康复了。如果不是周成全当时处理得当,李福兴可能瘫痪或者死亡。
周成全说,如今要从事村医职业,必须得有医学院的学习经历和中专以上毕业证书,像他这类跟师学医的,于2005年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专门到绵阳的医学院脱产学习了三年半,拿了文凭并考取了职业医师的资格,才能继续从事村医一职。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周成全这些年来,除了工作,还争分夺秒地学习,他如今已考取了最高等级的乡村医生资格。说着,周成全给笔者拿出了一撂撂各种学医的结业证书。
行医20年来,周成全成了龙茶村的“活病历”,哪家人住在什么地方,家中有几口人,病人的病情和病史,他都清清楚楚。有时村里人突患疾病,凌晨时分周成全也匆匆赶去,照顾患者到天亮;有时周成全刚端起饭碗,接到一个电话,便放下饭碗出门急诊。不管是天寒地冻或是炎热酷暑,周成全总是随叫随到。
这么多年来,周成全碰到家庭困难的患者,还免费为他们诊治送药。作为基层医疗服务变化的见证人,周成全说:“国家实施的新农合政策对老百姓越来越实惠,医药费报销比例高,打消了村里人看病的顾虑。”
百姓要健康村医不可缺少
一天上午,太平镇卫生院副院长廖涛来此督导公共卫生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周成全翻开笔记本,给廖涛看他做得密密麻麻的村民高血压糖尿病登记情况,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周成全都是天不亮就开门,给村民查饿血。“村民就近看病,还有村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都少不得周成全和他所在的村卫生站。如今,像周成全这样年富力强的村医并不多。”廖涛说,2011年,龙头村和茶店村合并,村民多达5500余人,加上生活在此的200多名流动人口,都需要村卫生站的健康服务。从那时起,周成全就接手了村里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每年能拿到几万元的补贴。
周成全说:“村里
如今有319人是高
血压,123人得了糖
尿病。公共卫生服务
有13项,我一个人
是做不完的,最近请
了一个村里的年轻人
来帮着录入计算机。
我现在就盼望着儿子
学成归来,和我一起
当村医,我就轻松些
了。”周成全说,儿子
回来后,娶个儿媳妇,
也可以在村卫生站工作,到时就有人手和精力来开展推拿按摩这些保健工作了。周成全的儿子2015年高考后,进入山东一家大学读临床医学专业。周成全最担心的是儿子学成后不回家来当村医,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愿意来当村医。
周成全说,他每个月去城里参加江油卫生计生局组织的培训会时,看到的多是头发花白的老村医,最长者甚至已年过八旬。临走时,笔者祝愿周成全在为全村百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不要过于劳累疲惫。也希望关爱村医的更多好政策尽快实施,让年轻人也能扎根乡村医生这一行,为基层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医疗服务。
后记
乡村医生是农村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尤其是在那些幅员辽阔、地处偏远、距离集镇较远的农村。然而,目前村级卫生站和医务人员的设置,却面临着双重尴尬。
据介绍,目前江油市364个村设有319个村卫生站、乡村医生达1309人,但是平均年龄在50多岁,65岁以上的村医占32%,最年轻的也32岁了。一位老村医已82岁了,但因没有新的村医去接手工作,一直无法退休。由于村医没有编制,加之要进入乡村医生行业,也必须得有医学院的毕业证书,很多读了医学院的外乡年轻人不愿从事乡村医疗工作,连本村学医的学生也不愿意干乡村医生这一行,乡村医生队伍面临着断层。
另一方面,2010年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乡村医生还承担起了村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建立、维护等工作。对于这些工作,年龄大的乡村医生搞不懂,也同样陷入了尴尬局面。如今,人们都知道山乡支教的重要性,同样的,到偏远山乡“支医”也迫在眉睫。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4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首届生态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旅游局、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四川首届生态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首届生博会)将于201...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7 地方网 版权所有 邮箱:ttykfjmgxr@gmail.com 晋ICP备202200425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