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不仅以市场价收购我养的猪,而且一年有两次分红,我两次分红就等于返了22头大肥猪……”2016年1月15日,养殖大户范天友在合作社年终二次返利分红大会现场领取3.2万元分红后,乐呵呵地说。“我参加合作社养猪,去年出栏育肥猪3350头。卖了470余万元,除了饲料两次返利3万多元,入股分红拿了5400元。”
带头示范
返乡创业养猪
范天友口中的合作社正是江油市彰明镇远惠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长李远良2004年回到家乡,开始发展养殖业。2011年,李远良有了养猪的想法,3月他便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400平米的2栋猪圈和饲料库房,和5个养殖户投资注册了远惠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李远良亲自到绵阳一家公司买了200头优良母猪及种猪,将100头母猪分给5个股东饲养,自己留下其余的100头母猪自繁自养。第二年,李远良繁育出栏育肥猪达1800 头,卖了290余万元。
听说合作社养猪赚了钱,一些村民就跑来李远良的养猪场参观。 “我原来一直养的是本地猪,看到他养的猪,品种好,长得肥,还卖得起价,毫不犹豫地跟他们干了,一次买了80头仔猪饲养。李远良还上门给我传授防疫的技术,第二年出栏育肥猪,纯收入2.4万多元。每年年终还‘二次返利\’,现在养猪赚钱心里有底了。” 养殖大户郭继荣说。金林村五组养殖大户彭大全加入合作社5年,“去年出栏育肥猪1200余头,纯收入有36余万元。合作社还‘二次返利\’,饲料返利2.8万元,入股返利5400元。今年挣45万余元绝对没问题……” 郭继荣信心十足地告诉笔者。
“村里人对我养猪很支持,我养猪更有信心了,” 李远良说,他要以实际行动继续带领更多乡亲养猪增收致富。
村民抱团
合作社引领增收
去年5月,李远良到成都蒲江为合作社引进100头“太湖生态黑种母猪”,自繁自养。“去年存栏已有800余头。今年存栏预计将达到2000余头。他还注册了“良鑫生态家庭农场”商标。” 李远良说:“养殖户自主参加合作社,合作社坚持科学制定养猪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以‘合作社+公司+养殖大户+农户’的模式,通过强化服务功能,发展养猪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养殖,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经营养殖。合作社积极加强养殖防疫和销售等保障体系建设,实行饲料、进药渠道一体化,免疫程序规范化,综合服务一体化。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生产能力。”
运惠生猪养殖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知名品牌饲料,不但保证了质量,统一采购每包还能便宜15元。同时,合作社还免费开展培训班,请畜牧专家和技术员免费对养殖户进行指导服务。通过养猪过程中减少开支,去年帮助700余户养殖户仅在饲料采购方面就节约资金500余万元。
为实行循环生态种养殖,合作社指导养殖户对猪粪进行干湿分离、无害化处理,干粪种蔬菜,沼气液灌果树、粮食等作物,废物利用。现在合作社养殖户共建有700多口沼气池。合作社还建立了屠宰场,养殖户销售猪时,合作社免费上门拉运,除按市场价收购外,每头猪还返10元钱。合作社还建立V网,定期向合作社社员发放市场猪价行情、气候变化的信息及养殖防疫等方面的知识。
“实行合作社二次返利分红,让养殖户年年有钱赚,分红按‘均股均利\’原则,‘二次返利分红\’今年已是第四年。”李远良说,下阶段,还要去其他养猪场取经,考察场地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进一步提高优良猪的品质,扩大销售渠道,不断增加养猪的收益。目前,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对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李远良更加信心满满。
据彰明镇党委书记曾俊锋介绍,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在争取政策下,广泛引导、发动村民参加合作社、入股企业等方式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实现致富。镇长郭增伟说,截止目前,合作社已带动江油及周边5个乡镇、20个村642户村民养猪。去年合作社出栏育肥猪3.3万余头,销售收入达4700万余元,仅养猪一项收入同比增长28.6%,人均纯收入达1.59万元。养猪已成为社员们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李运良介绍,如今,在彰明镇,合作社的“年终二次返利”模式,正一步步系牢与养殖户的关系,形成了一条连接***,增收致富的纽带。去年,远惠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四川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目前,已成为全市最大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下一步,合作社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深度发展“太湖生态黑猪”养殖产业,强力打造‘远惠生态猪肉\’‘良鑫腊肉、香肠\’等系列品牌猪肉,力争把合作社升级发展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本报通讯员 成和平)
新闻推荐
陈捷本报讯(王清金记者陈捷)记者日前获悉,上半年,江油市共引进项目32个,协议引资37.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89亿元,完成绵阳市下达全年奋斗目标任务的58%。近日,在江油工业园区由重庆汤正集团投资2亿元新...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